《关爱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爱“留守幼儿”,我园在努力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 二、健全亲子关系,满足亲情需求。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容易产生孤独、不安、失望等消极情绪。因为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因此我们通过大力宣传使父母转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条件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的片面观念,要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具体说来,就是要提高沟通频率,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并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谈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所有这些努力都可以实现情感补偿,尽量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卡,把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联系方式、与监护人关系等等记录下来,并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记录卡,以园来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增进。
三、加强德育教育、塑造幼儿美好的人格。对于农村幼儿园教育,做好德育是关键。长期的隔代监护,使得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对父母不理解,甚至产生怨恨。德育的主要责任应该落在学校幼儿园,我们常开展孝德教育,让留守儿童体察父母的艰辛。幼儿园开设“孝敬课”,精心组织、开展各种孝敬教育活动。特设孝敬日,如幼儿父母的生日、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要求每位儿童至少用1个小时帮家里做家务,或者制作生日卡片、慰问卡,向父母长辈献一份爱心和孝心,让儿童们体验父母打工的艰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班主任也时常与家长联系,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时常提醒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增加亲情。特别是春节等提醒家长给孩子一些小礼物,多回家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爱。孝德教育不仅可以增进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让他们知道,在遥远的异乡,他们的父母正在为了他们而努力地打工,他们不是社会的弃儿!
四、加强家园联系、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需要关心和呵护,也需要培养自立意识。我们要求班主任通过家访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与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我们做到了留守幼儿管理到每个老师,在幼儿园所配老师就是他们的第一责任人。包括安全、生活、情感交流。这样是留守幼儿能够在我们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是知识学习的启蒙,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阶段。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工程,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话足以说明幼儿教育和培养是多么地重要。能做到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教育“留守幼儿”更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