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合作社工作总结.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县2017年烟农专业合作社工作情况总结按照省、市局(公司)的要求,××县于2013年成立了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了10个,保证了全县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烟农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三年的运作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基本情况 ××分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了《××县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进一步促进了我县烟农专业合作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推进烤烟规模连片种植,提高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闲置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种烟收入。 1、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3年以来,全县一批长期从事烟叶生产经营管理的乡村干部和烟叶种植大户为增加烟叶产量、提升烟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维护烟农利益而自愿联合组成烟农专业合作社。这几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烟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烟农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迅速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依法成立烟农专业合作社12家,入社成员占全县烟农总户数的83%。合作社在保障烟叶原料供应,提高烟农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四年的发展,全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已从生产环节的互助合作,逐步发展到技术培训、烟叶种植、烘烤分级、设施管理等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全县烟农合作社正经历一场由生产型互助向综合型服务的转变。发展初期的生产型合作社,合作相对松散,属于弱弱相扶的互助型合作社,很少开展经营活动,也没稳定的收入来源,运行全靠政府、烟草部门资金扶持,服务能力提升缓慢。这几年的完善管理,一批经营服务更有活力、利益联系更加紧密的合作社应运而生。他们根据烟叶的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化的服务队伍,采取“社管队”的服务运作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制定专业服务规程、统一服务定价,独立核算。 3、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全县烟农合作社服务面积达到9.44万亩,占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100%,其中育苗服务面积9.44万亩,占烟叶移栽总面积的100%;机耕服务面积4.15万亩,占机械耕作面积的100%;专业化烘烤服务面积3186亩,占全县烟叶种植面积的3.38%;分级服务数量23.84万担,占全县散烟叶收购计划的100%。 4、内部运作逐步规范。目前,一批烟农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发展初期运作无序、分配随意的不规范现象,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民主管理和经营决策程序逐步规范,分配方式上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性。一是资产管理更加规范。经烟草部门、政府、村委会及合作社四方协商,通过签订协议将烟草投资建设的育苗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使用权移交至合作社,明确了移交资产的数量、金额、三方责任(包括设施管护主体)等,并明确烟草部门掌握设施资产(烟草部门投资形成资产)的话语权和最终处置权。二是服务定价更加合理。合作社坚持烟草、农机等部门参与的原则,在对各项服务成本认真调查测算基础上拟定服务价格,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进行公示,公示1月无异议后,确定服务价格,严格按既定价格开展专业化服务。各项成员服务价格为:育苗75元/亩,深耕40元/亩,旋耕起垄20元/亩,植保2元/亩,烘烤3.5元/公斤干烟,分级0.8元/公斤。5.烟农合作社运行模式不断完善。随着烟农合作社不断地探索实践,全县烟农合作社按照组织形式和事权分工逐步形成“合作社+专业服务队型+作业队”较好运行模式。 全县主要以乡、镇(街道)成立合作社,根据烟叶生产的特点,成立了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5类专业服务队伍,再根据烟叶种植片区网格成立相应作业队。合作社实行社员代表大会下设置理事会、监事会的治理结构。在烟叶生产全过程中,推行“三统五专”的服务方式(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服务定价,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专业化分级)。目前,部分社所在地的烟农入社率达到了90%以上。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依法组建。一是指导合作社发起人自觉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发起并建立合作社,依法成立“三会”;二是指导合作社制订符合烟叶生产特点的合作社章程,经社员代表大会通过;三是引导烟农选择有奉献精神、组织能力强、熟悉烟叶生产的人作为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合作社;四是指导合作社建章建制、规范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理顺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五是指导合作社组建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队;六是帮助合作社扩充会员,壮大合作社组织。2、加强扶持引导,确保规范运行。一是解决合作社成立之初无办公条件的问题。部分村委会将办公用房提供给合作社做办公场所;二是在扶持上,以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合作社的基础设施投资、农机补贴,搞好资产评估、移交,为合作社运作提供保障。明确专业化服务补贴项目与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在服务上,按生产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