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污染控制中的生物修复技术.ppt

发布:2016-11-02约5.49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主要是选用超富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固定这些重金属, 并转移到地面部分, 可采用收割的方式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宝山堇菜是一种Cd超富集植物, 它不仅可以超量吸收Cd,而且可以从地下向地上部位有效输送。蜈蚣草不仅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Sn的能力, 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耐Pb、Zn的能力, 具有生长速度快和生物量大的特点, 通过改善植物生长条件等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富集能力, 是有潜力的Zn、Cd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总结——优点 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 植物修复是一种容易接受、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修复方法, 它可应用于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植物修复技术可清除的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如农药、炸药、有机氯化物、杀虫剂、除草剂等。 总结——缺点 要求植株具有高的生物量;对污染物的耐受性要高; 受植物根系分布的限制; 受气候、土质等的影响; 清除污染物所需的时间长;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能会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等等。但随着各方面研究和实践的深入, 它必将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并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带来新的前景与希望。 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水污染预处理技术 生物氧化塘是一种利用生物天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的处理系统,可辅以人工曝气、投加污染物和底泥高效降解菌剂、放养适生水生生物等强化措施,污水经过氧化塘处理,可形成多级食物链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这对城市水环境的生物修复极为有利。 人工湿地利用基质微生物,水生植物,动物符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吸收、动物消费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水污染控制中的生物修复技术 河道和湖泊人工增氧技术 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能加速河湖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为水体中各种水生生物呼吸提供氧气,促进系统生物多样性。 生物强化技术 实际上是外源微生物投放技术。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中,应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包括美国的Clear—Flo、CBS、日本EM、我国的光合细菌(PSB)、硝化细菌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 生物促生技术 生物促生技术是通过对自然界中污染物降解者(土著微生物)的促生作用,为之创造一个能顺利完成自然降解功能的环境,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加速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 生态混凝土技术 所谓生态混凝土是一类混凝土介质,具有特殊的结构与表面特性,其上可附着生长适生生物,过滤净化入流的污染物。它能减轻环境负荷,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通过把药物注射到河道底泥表面,对河道黑臭泥进行生物氧化,可有效降低底泥有机物含量和耗氧速率,提高底泥对上覆水体的生物降解能力,促进底泥微量营养释放和藻类生长。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就是利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水质。其主要原理是调整鱼群结构,保护和发展滤食性的浮游动物,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其核心是利用浮游动物滤食浮游藻类,增加水体透明度。 水生植被恢复技术 水生植被主要是指大型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等。水生植被恢复是城市水环境生物修复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城市水质污染重要的指标生物。 水生生态恢复技术 水生生态恢复是提高城市水环境自净能力,维护生物修复治理成果的必要措施,是生物修复的最高形式。通过生态恢复,使黑臭或富营养化水体向洁净好氧生态系统转化,提高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 1、重水体生物修复而忽视底泥生物修复 目前我国城市水环境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2、重外源微生物投放而忽视土著微生物激活 3、重单一措施而忽视综合处理 4、重污染源控制而忽视水环境生态恢复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 狭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 用于生物修复的生物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植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水环境污染控制中的生物修复技术 提 纲 用于生物修复的生物 土著微生物 外来微生物 基因工程菌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降解性质粒转移到一些能在污水和受污染土壤中生存的菌体内定向地构建高效降解难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 用于生物修复的其他生物 这些生物包括藻类、微型动物、植物等。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及其相应的降解转化微生物 适宜的环境条件 营养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维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