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温度测量仪.doc

发布:2016-11-03约1.68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设计题目 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 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设计2~3个可以实现设计要求的总体方案,简要说明各方案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简要说明被选中方案的特点)。画出系统组成方框图。 各单元电路设计(各单元电路图设计,简述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电路参数和元件参数的计算,元器件的选择)。 程序流程图。 评价自己的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总结所设计电路的特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设计过程中的体会、收获和建议。 参考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 附录: ①.总电原理图(需标注元件编号和元件的主要特征参数)。 ②.元器件表(包括序号、元件编号、元件名称、元件型号与规格、元件数量及必要说明)。 ③.源程序清单。 六.主要参考书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李朝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李建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智能仪器原理,设计及调试》 季建华等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应用》 何立民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智能化仪器原理及应用》 曹建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 赵新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 赵茂泰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现代科学仪器》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 《自动化仪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4.4.1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设计要求 一 功能要求 1 配合电阻温度传感器(或集成T/I(或T/U)变换器),实现温度的测量; 2 具有开机自检、自动调零功能; 3 具有克服随机误差的数字滤波功能; 4(可以预置温度上限、下限,超限时声、光报警); 5 使用220V/50Hz交流电源,设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和电源保护功能。 二 主要技术指标 1 测量温度范围:0~200℃(或-50~+150℃) 2 测量误差:≤1%(最大引用误差) 3 分辨率:0.1℃ 4 显示方式:4位LED数码管显示被测温度值。 注意:()中的内容是与《智能仪器课程设计指导书》要求不同的。 4.4.2 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 A 从功能要求看,系统功能并不复杂,MCS-51单片机完全可以胜任主机的角色; B 从测温范围看,热电阻传感器或集成T/I(或T/U)变换器均可满足要求; C 从分辨率看,普通运放和11位以上的A/D转换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分辨率=0.1℃/(150-(-50))℃=1/2000 D 由于温度变化缓慢,采用双积分型A/D转换器,不需要采样保持器;也可选用片内带有12位A/D转换器的单片机。这样,系统组成方案的雏形已经建立。 二 方案集成T/I变换器→I/U变换器→滤波器→A/D转换器→单片机(键盘、显示器) 以上两个方案的主要区别是选用的传感器不同,两种传感器都具有测量精度较高的特点。热电阻传感器测温范围更宽,但需要非线性校正;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测温范围较窄,但线性很好,不需要非线性校正,软、硬件设计较简单。当测温范围和精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首选集成T/I变换器。本设计采用方案2。 三 软、硬件分工: 1 硬件:T/I变换、I/U变换、滤波、A/D转换、标度变换等功能由硬件实现。 2 软件:自检、故障报警控制、自动调零、数字滤波、按键识别、显示译码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4.4.3硬件电路设计(以方案2为例) 一 单片机的选择:从性能、功能、仿真调试器的普及程度等各方面考虑,MCS-51系列单片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初选应用广泛的AT89C51单片机。 二 A/D转换器 1 分辨率:温度分辨率要求为1/2000,须采用11位的A/D转换器。 2 误差:系统误差要求<1%,考虑到传感器、放大电路增益、A/D转换器、直流基准电压等都会产生误差,一般选A/D转换器的误差应<(1/5~1/10)系统误差,故至少应选择≥9~10位(0.1%)精度的。两者相比以要求较高为准。 3 转换速度:由于温度变化缓慢,对A/D转换器转换速度无特殊要求。 4 选择芯片:可考虑选择转换速度较慢、精度较高、抗干扰性能较好、价格低廉的双积分型A/D转换器,常用的芯片有MC14433(3位半---单极性输入时相当于11位)和ICL7135(4位半---单极性输入时相当于15位)。这两种A/D转换器的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均为:UI=±2V。MC14433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选之。直流基准电压由MC1403提供。 智能型温度测量仪通过智能型温度测量仪的设计,了解智能型模拟量测量仪器设计的一般方法。功能要求 1 配合电阻温度传感器(或集成T/I(或T/U)变换器),实现温度的测量; 2 具有开机自检、自动调零功能; 3 具有克服随机误差的数字滤波功能; 使用220V/50Hz交流电源,设置电源开关、电源指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