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4.doc

发布:2017-08-05约小于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高了物质基础,心理是大脑所具有的功能。 2: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人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1、 瞬时记忆法。也就是在接触识记材料的一瞬间,同时有意识地记忆。2、 即时记忆法。老师每讲完一个要点,即在脑子里迅速回忆一遍;3、 间隔记忆法4、 大块时间记忆法。5、 零碎时间记忆法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能力影响范围的大小,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因为关键期不同。从儿童发展到成人,心理发展分六个年龄阶段。除乳儿期与婴儿期,三到六、七岁幼儿期,六到十一二岁儿童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少年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青年初期。学习阶段分,幼儿期是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期是小学阶段,少年期是初中阶段、青年初期是高中阶段,各阶段年龄心理特征,有量差别、质区别。人有个性差异,即同年龄阶段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不会一样。每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最基本方面而言,是相似,作为教育来说,必须掌握这些特征的个别性与一般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所以要了解这些才能更好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因材施教。 答:教师首先要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有目的、有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各种 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启发和诱导,加速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 要学生接受你的道德要求,其前提是学生对你的道德教育要求产生信服。这就要求教 师要采取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如说服教育、组织讨论等,避免强迫或简单教育方式,要 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产生接受道德教育要求的愿望;然后,只有当学生按照一定的道 德要求行动,给集体或他人带来益处,并受到赞扬和好评,引起愉快体验时,才能认识到 道德要求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促使他们产生继续胺道德要求行动的愿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