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5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训练含解析湘教版.doc

发布:2025-03-19约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5

第15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选择题

(2024·九江模拟)依据图中供应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水文因素 D.生物因素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态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解析: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1.C2.A3.B

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读兰州市略图,回答4~5题。

4.促使兰州市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开采 B.政治、经济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5.兰州市城区()

A.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长分布

B.以同心圆的形态向四周延展

C.以扇形向一侧延展

D.以组团形式呈分散状态向远郊发展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兰州市区南北侧为山脉,东西向黄河穿城而过,故兰州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第5题,由图可知,兰州市沿着黄河谷地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长分布。

答案:4.D5.A

(2024·合肥模拟)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回答6~7题。

6.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地形

7.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吊脚楼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故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第7题,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答案:6.D7.B

(2024·唐山模拟)2015年2月4日,四川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马路正式全程通车。下图为万达高速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8~9题。

8.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缘由主要是()

①节约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②削减所经聚落,削减拆迁量

③缩短马路里程,节约建设投资 ④减缓道路坡度,提高行车平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影响万达高速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 B.地形

C.技术 D.移民

解析:第8题,依据“尽量取最短距离”可知,其缘由在于节约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说明工程建设量大。第9题,平原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留意少占耕地。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区。

答案:8.A9.B

(2024·衡水大联考)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太行山脉以西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途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缘由不正确的是()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

答案:10.B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4·昆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图1)平均海拔3800m,全长1629km,客货兼运,设计时速160~200km/h。工程沿线环境困难,穿越多个地形区、板块交界处、多年冻土分布区等,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42.5%。沿途经过数十处国家级爱护区,分布有大熊猫、冷杉等近百种珍稀动植物,生态环境脆弱,全线按生态环保的要求设计建设。图2为青藏铁路和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