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原文阅读(4).docx
PAGE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原文阅读(4)
一、强化重大慢性病防控
(1)强化重大慢性病防控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纲要,我国将重点防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为了有效降低慢性病发病率,纲要提出了多项措施。例如,通过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来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同时,纲要强调要加强慢性病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慢性病发病率从2015年的20%下降到2020年的15%,取得了显著成效。
(2)在防控慢性病方面,纲要强调要加强慢性病监测和早期发现。为此,我国将建立覆盖全国的慢性病监测网络,实现慢性病病例的及时报告和随访。同时,纲要提出要推广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诊疗能力。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超过9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展了慢性病分级诊疗。此外,纲要还要求加强慢性病药物研发和供应保障,确保患者用药需求得到满足。例如,某省通过引入创新药物,使晚期慢性病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为了提高慢性病防控效果,纲要还提出要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同时,纲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形成全民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以某社区为例,通过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义诊等活动,使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统计,该社区慢性病知晓率从2016年的60%增长到2020年的80%,慢性病防治意识得到了有效增强。
二、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1)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核心目标之一。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加大了孕前保健、孕期管理和产后康复等方面的投入。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21.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6.9/10万,婴儿死亡率从8.1‰下降至5.4‰。例如,某地区通过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孕产妇死亡率降低了30%。
(2)在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方面,纲要强调要推广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早期发展和营养改善等项目。据统计,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已从2015年的50%提升至2020年的90%以上,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缺陷率。此外,纲要还要求加强儿童营养改善,确保婴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某贫困地区通过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婴幼儿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下降了20%和15%。这些措施显著提高了婴幼儿的健康状况。
(3)为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纲要还提出要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这包括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某城市通过建设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了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的全面覆盖,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纲要还强调要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政策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妇女儿童健康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1)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纲要提出,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约为20%,其中抑郁和焦虑情绪较为普遍。为此,纲要强调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服务均等化。
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多种服务。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建立了包含心理健康咨询热线、社区心理咨询室、医院心理科在内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2)针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与提高,纲要强调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逐年上升。例如,某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此外,纲要还提出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我国已培养了大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方面,纲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