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关于国庆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抄报关于国庆节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国庆节的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节日意义
1、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2、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3、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诗歌:《国庆颂》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64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5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祖国,您好!
篇二: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资料
关于国庆节的手抄报资料
国庆节(National Day)是一个国家政治性最浓重的节日。但是,各国国庆节的名称以及日期的确定都不尽相同。
从名称上说,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称“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国、法国等约40个国家;称“独立日”或“独立节”的有美国、墨西哥、菲律宾、缅甸等约60个国家;称“共和日”或“共和国日”的有南斯拉夫、扎伊尔、冰岛等国家;称“革命节”的有原苏联、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称“联邦成立日”的有瑞士;称“联合日”的有坦桑尼亚;还有的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和“巴基斯坦日”。
从日期的含义上说,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约有30多个国家以建国日为国庆节;有的是以宪法颁布日为国庆节,如联邦德国;有的以革命起义日为国庆节,如法国;有的则以国家元首生日为国庆节,如日本、泰国、荷兰、丹麦、英国等国。有趣的是,这些国家随着国王、天皇或女王的更换而改变国庆节的日期。
国庆节的手抄报资料:国庆节简介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