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pdf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1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
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摘要]一体化改革是未来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气门检测》这一课题为例,阐述一体化教学
模式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气门检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
依据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
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任务设计环节将典型故障案例与实际
工作任务相对接,以此展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最终达到让学生愿
意学、主动学、乐于学的教学效果。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以《气门检测》课题为例
(一)情景设定
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
本次课程故障为汽车发动机气门组故障,那么作为维修工我们如何解决该问题呢?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我们应会规范拆装气门机构,通过规范维修解决发动机动力
不足、无法启动问题。本次课题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
此次授课针对的是19-30班中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处于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全班一共20人,均为男生。根据课程安排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将
全班分为4组,每组5人。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1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2页
2.学生特点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思路,
最终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本次任务,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很高。
学生优势:1.对汽车发动机有初步认知;2.能正确选用拆装专用工具;3.动
手实操能力强;4.分工合作,团结写作能力强。
学生劣势:1.学生学习持久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2.逻辑思想能力欠缺;
3.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
利用:1.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前预习所学内容;2.重在职业能力培
养,激发学习热情。
策略:1.设置工作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利用工作任务一体化教
学法展开教学。
(三)学习目标
1.课前目标:
在学习交流平台上,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前预习导案试题
部分内容。
2.课中目标:
(1)情景模拟中完成维修接待与接车问诊表的相关填写。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工具规范拆装气门机构,正确描述气门组件名称。
(3)能够规范完整检修进、排气门。
(4)通过查找维修手册,结合故障现象,制定出检测方案。
(5)按照制定的检测方案,选择正确的工量具,规范进行操作,实施检测
最终排除机械故障。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2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3页
(6)根据维修手册,完成检测,做好现场6S管理。
3.课后目标:
(1)能够依据所学内容,根据维修手册制定气门检测方案,完成课后拓展
任务。
(2)能够自主选择一款其它车型,针对气门的拆检内容,完成知识迁移。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课理解气门机构及组件的结构和作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