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pdf

发布:2025-03-20约6.0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1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

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

[摘要]一体化改革是未来技工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气门检测》这一课题为例,阐述一体化教学

模式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气门检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

依据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

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任务设计环节将典型故障案例与实际

工作任务相对接,以此展开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教学,最终达到让学生愿

意学、主动学、乐于学的教学效果。

一、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以《气门检测》课题为例

(一)情景设定

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无法启动的问题,

本次课程故障为汽车发动机气门组故障,那么作为维修工我们如何解决该问题呢?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我们应会规范拆装气门机构,通过规范维修解决发动机动力

不足、无法启动问题。本次课题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对象

此次授课针对的是19-30班中级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处于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全班一共20人,均为男生。根据课程安排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将

全班分为4组,每组5人。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1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2页

2.学生特点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适当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思路,

最终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本次任务,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很高。

学生优势:1.对汽车发动机有初步认知;2.能正确选用拆装专用工具;3.动

手实操能力强;4.分工合作,团结写作能力强。

学生劣势:1.学生学习持久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2.逻辑思想能力欠缺;

3.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

利用:1.运用信息化教学,提前预习所学内容;2.重在职业能力培

养,激发学习热情。

策略:1.设置工作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利用工作任务一体化教

学法展开教学。

(三)学习目标

1.课前目标:

在学习交流平台上,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前预习导案试题

部分内容。

2.课中目标:

(1)情景模拟中完成维修接待与接车问诊表的相关填写。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工具规范拆装气门机构,正确描述气门组件名称。

(3)能够规范完整检修进、排气门。

(4)通过查找维修手册,结合故障现象,制定出检测方案。

(5)按照制定的检测方案,选择正确的工量具,规范进行操作,实施检测

最终排除机械故障。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2页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设计--第3页

(6)根据维修手册,完成检测,做好现场6S管理。

3.课后目标:

(1)能够依据所学内容,根据维修手册制定气门检测方案,完成课后拓展

任务。

(2)能够自主选择一款其它车型,针对气门的拆检内容,完成知识迁移。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课理解气门机构及组件的结构和作用信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