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证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肺系病证 六)肺痨 三 脑系病证 三、脾胃系病证 一)感冒 1)肺阴亏损证 一)头痛 一)胃痛 1.风寒束表证 2)虚火浊肺证 1风寒头痛 1)寒邪客胃证 2.风热犯表证 3)气阴耗伤证 2风热头痛 2)饮食伤胃证 3.暑湿伤表证 4)阴阳虚损证 3.风湿头痛 3)肝气犯胃证 4.气虚风寒 七)肺胀 4.肝阳头痛 4)湿热中阻证 5.阴虚风寒 1)痰浊壅肺证 5.血虚头痛 5)瘀血停胃证 二)咳嗽 2)痰热郁肺证 6肾虚头痛 6)胃阴亏耗证 1.风寒袭肺证 3)痰蒙神窍证 7瘀血头痛 7)脾胃虚寒证 2. 风热犯肺证 4)阳虚水泛证 8痰浊头痛 二)痞满 3. 风燥伤肺证 5)肺肾气虚证 二)眩晕 1)饮食内停证 4. 痰湿蕴肺证 八)肺痿 1.肝阳上亢 2)痰湿中阻证 5. 痰热郁肺证 1、虚热证 2. 气血亏虚 3)湿热阻胃证 6. 肝火犯肺证 2、虚寒证 3. 肾精不足 4)肝胃不和证 7. 肺阴亏耗证 4. 痰湿中阻 5)脾胃虚弱证 三)哮病 二、心系病证 5. 痰郁化火 6)胃阴不足证 1. 发作期 一)心悸 6. 瘀血阻窍 三)呕吐 1)冷哮证 1)心虚胆怯证 三)中风 1、实证 2)热哮证 2)心血不足证 1. 中经络 1)外邪犯胃证 3) 寒包热哮证 3)阴虚火旺证 1)风痰入络 2)食滞内停证 4) 风痰哮证 4)心阳不振证 2)风阳上扰 3)痰饮内阻证 5) 虚哮证 5)水饮凌心证 3) 阴虚风动 4)肝气犯胃证 2. 缓解期 6)瘀阻心脉证 4) 痰热腑实 2、虚证 1)肺脾气虚证 二)胸痹 5) 痰火瘀闭 1)脾胃气虚证 2)肺肾两虚证 1、心血瘀阻证 6) 痰浊瘀闭 2)脾胃阳虚证 四)喘证 2、气滞心胸证 7) 脱证 3)胃阴不足证 1.实喘 3、痰浊闭阻证 2. 恢复期 四)噎膈 1)风寒壅肺证 4、寒凝心脉证 1)风痰瘀阻 1)痰气交阻证 2)表寒肺热证 5、气阴两虚证 2)气虚络瘀 2)瘀血内结证 3)痰热郁肺证 6、心肾阴虚证 3) 肝肾亏虚 3)津亏热结证 4)痰浊阻肺证 7、心肾阳虚证 四)癫狂 4)气虚阳微证 5)肺气郁痹证 三)真心痛 1)癫—痰气郁结 五)呃 逆 2.虚喘 1.气虚血瘀 2)癫—心脾两虚 1)胃中寒冷 1)肺气虚耗证 1)寒凝心脉 3)狂—痰火扰神 2)胃火上逆 2)肾虚不纳证 2)正虚阳脱 4)狂—痰热瘀结 3)气机郁滞 3)正虚喘脱证 四)不寐 5)狂—火盛阴伤 4)脾胃阳虚 五)肺痈 1、肝火扰心 五)痫病 5)胃阴不足 1. 初期 2、痰热扰心 1)风痰闭阻 六)腹痛 2. 成痈期 3、心脾两虚 2)痰火扰神 1)寒邪内阻证 3. 溃脓期 4、心肾不交 3)瘀阻脑络 2)湿热壅滞证 4. 恢复期 5、心胆气虚 4)心脾两虚 3)饮食积滞证 5)心肾亏虚 4)肝郁气滞证 2)脾肾两虚 六)痴呆 5)瘀血内停证 4)瘀血内阻 3)痰浊蒙窍 1)髓海不足 6)中虚脏寒证 六)泄泻 三)积聚 4、浊痰阻塞证 1)邪犯胸肺 1、暴泻 1、聚证 5、脾气不升证 2)饮停胸胁 1)寒湿内盛证 1)肝气郁结证 6、肾阳衰惫证 3)络气不和 2)湿热伤中证 2)食滞痰阻证 七、气血津液 4)阴虚内热 3)食滞肠胃证 2、积证 一)郁 证 三)溢饮表寒里饮 2、久泻 3)气滞血阻证 1)肝气郁结证 四)支饮 1)脾胃虚弱证 4)瘀血内结证 2)气郁化火证 1)寒饮伏肺 2)肾阳虚衰证 5)正气瘀结证 3)痰气郁结证 2)脾肾阳虚 3)肝气乘脾证 四)鼓胀 4)心神失养证 一) 消 渴 七)痢疾 1、气滞湿阻证 5)心脾两虚证 1)上消 肺热津伤 1)湿热痢 2、水湿困脾证 6)心肾阴虚证 2)中消 胃热炽盛 2)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