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精选多).docx
PAGE
1-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精选多)
一、选题与论证
(1)在选择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近年来,关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以古代文学为例,近年来,有关先秦诸子散文、汉代辞赋、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的研究选题众多,不仅能够丰富学术研究领域,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持。以2020年为例,全国共有300余篇古代文学方向的毕业论文,其中涉及先秦诸子散文研究的论文占比达20%,汉代辞赋研究占比达15%,唐宋诗词研究占比达25%,明清小说研究占比达20%。
(2)论文选题论证阶段,需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过程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以现代文学研究为例,某篇毕业论文选题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首先梳理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该时期诗歌的审美特征,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通过查阅《中国现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诗歌史》等权威著作,作者发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以及艺术形式的创新上。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对诗歌主题和风格的分析,而对其审美特征的探讨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和补充性。
(3)在进行选题论证时,还应关注论文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以比较文学研究为例,某篇毕业论文选题为《中英童话故事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作者在论证过程中,首先对中英童话故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两者在题材、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查阅《中国童话史》、《英国童话史》等文献资料,作者发现,中英童话故事在题材上各有侧重,英国童话故事更注重奇幻元素,而中国童话故事则更注重道德教化。在人物塑造上,英国童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往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而中国童话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在情节设计上,中英童话故事在结局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英国童话故事多以圆满结局为主,而中国童话故事则更注重悲剧色彩。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提出,中英童话故事的异同体现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促进中英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1)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中,首先应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据统计,近五年来,全球范围内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学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在文献综述中,应重点关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以及语言学研究等领域。例如,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学者们对《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作品的解读不断深入,对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的研究成果丰硕。在现代文学领域,鲁迅、茅盾等作家的作品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其中,对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研究尤为突出。
(2)理论框架的构建是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应结合具体研究问题,选取合适的理论视角。以叙事学为例,叙事学理论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热拉尔·热奈特、罗兰·巴特等学者的理论对文学文本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框架中,可以结合叙事学的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概念,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以某篇论文《叙事视角与人物塑造——以《水浒传》为例》为例,作者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了《水浒传》中不同叙事视角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揭示了叙事视角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在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跨文化交际研究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研究成为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热点。在文献综述中,应关注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脉络,如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萨默瓦的交际障碍理论等。在理论框架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跨文化交际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翻译实践等方面的应用。例如,某篇论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汉英翻译研究》通过对具体翻译案例的分析,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论文既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又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
(1)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实施过程中,首先需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以某篇关于《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的论文为例,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的,研究者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首先,通过详细阅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