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艾灸法技术操作规范 .pdf

发布:2025-03-11约3.0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艾灸法

艾条灸操作技术要求:

1、目的:借助艾绒燃烧之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

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防

治疾病的目的。

2、适应症: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遗尿、寒厥等。

3、禁忌症:凡实症、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

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注意事项:(1)、治疗室及病房要求安静、舒适、

光线充足,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必要时关门窗或屏

风遮挡病人。(2)、采用直接灸或间接灸时,操作者应认真

守护在病人身旁,随时询问病人有无灼热感,以及时调整

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因体位不适引起的

肢体痛苦。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感受。施灸时体位要平

而稳,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烧伤衣被。灸时余灰应用

弯盘接取。(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

现象。如灸后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大者可

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按常规消毒,覆盖消毒纱布,

保持干燥,防止感染。(4)、熄灭后的艾灸应装入小口玻璃

瓶或铁罐内,以防复燃而发生火患。(5)、病人局部知觉减

退或病儿及昏厥病人对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操作者可用中、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以测知病人局部皮肤的受

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6)、艾条

灸施灸顺序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

肢。(7)、使用过的物品均浸泡消毒后,清洗备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洗手。

素质要求

全身情况、局部情况、对疼

评估痛的耐受性、心理状态、健

康知识、环境。

治疗车、治疗盘、艾条、火

柴、酒精灯、棉签、弯盘、物品准备

小口玻璃瓶、必要时备小毛

巾、大毛巾、屏风。核对床号、姓名、部位、方

患者准备

诉我。按施灸部位取合理体

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

根据医嘱,确定腧穴部位及暖。必要时以屏风遮挡。

定穴

施灸方法。

温和灸,手持灸条点燃一端

后,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