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脚手架搭设技术与安全措施 (二).doc

发布:2018-09-28约4.0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脚手架搭设技术与安全措施 脚手架搭设技术与安全措施 一、 扣件式脚手架的施工技术 1、 扣件脚手架工程施工前的主要工作内容 脚手架施工前,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掌握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构造特点,环境条件,按照关规范要求,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及安全专项方案。选择适用、合理的构架形式、尺寸、附墙结构以及卸荷和局部加强措施,确保构架稳定、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安全专项方案必须由上级安全及技术部门审核,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脚手架的设置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会。 2、脚手架构配件材质 2.1 架体使用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或《低压流体运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 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中Q235-A 级钢的规定。 2.2 架体使用的钢管外径为ф48 壁厚为3.5mm,且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划道,表面必须涂有防锈漆,钢管上严禁打孔,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横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150,端面平整,切斜偏差应小于0.7mm。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 2.3 架体使用的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所使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架体在搭设时应尽量使用新扣件,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如使用旧扣件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 查,发现有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所有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二、 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操作规程 1、 脚手架搭设步骤及具体措施: 1.1脚手架搭设立杆、横杆的步距、间距满足施工及本体荷载要求,其技术数据均经过抗强度、刚度、抗倾覆验算,与建筑结构连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脚手架立杆与悬挑梁的连接以及用料材质均经计算书验算完毕并应经上级技术部门及总工审批。 1.2 铺设垫板。 设于底座下的支承板,是脚手架稳定的重要因素,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其土质为多年无扰动土,且土质良好,设计基础作法采用枕木支垫,再仰铺16号槽钢。为防雨水浸泡地基,在支撑体系最外侧立杆外1.0m 处设置一30cm*30cm 宽* 深混凝土排水沟,并外排厂区内排水管沟。 1.3搭设立杆。 1.3.1立杆接长时采用对接扣件,并均搭设在脚手架外侧,以减短小横杆的跨度,同时减小同向弯矩变形作用,从而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立杆设置时同时搭设扫地杆,以固定立杆底部位置,约束立杆向下或水平移动。扫地杆高于枕木支垫100mm,便于架体稳定及安装操作。 1.3.2由于接头部分受力比较薄弱,相邻立杆搭接点应相互错开布置,应采用2m、4 m、6 m 底杆循环落地法交替铺设落地立杆,最大限度增加相邻搭接点错开距离。以保证立杆截面抗弯矩、抗失稳、抗剪能力。 1.3.3 搭设大横杆与小横杆及连墙件。 1.3.3.1 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设置小横杆,小横杆应紧靠立杆用扣件与大横杆扣牢。大横杆与小横杆共同布置,形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了立杆的长细比,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因此大横杆与小横杆均是脚手架工程重要的结构构件。 1.3.3.2大横杆与小横杆均是受弯构件,是限制立杆的侧向变形,步距越小立杆的稳定性就越好,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就越高,大横杆的步距为满足模数要求及保证立杆稳定性设置为1.5m。 1.3.3.3 大横杆搭长与立杆搭长一样采用对接方法,这样搭长便于小横杆搭设,接头位置 应避开跨中及弯矩最大的地方且相邻两横杆接头交错布置。 1.3.3.4 采用冲压钢板为脚手板, 小横杆放在大横杆上面,脚手板下小横杆按不大于400mm 的相等间距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并 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提高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不设置脚手板的位置,要在大横杆与立杆节点处设置小横杆。随着脚手板作业层转入其他层,脚手板下小横杆可以随脚手板一同拆除,但交点处小横杆不应拆除。小横杆出立杆外侧15cm,以提高扣件的固定力。 1.3.3.5 连墙件充分利用小横杆加长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采用刚性拉节点,在每层多点均匀布置,使脚手架与预埋钢管用扣件连接在一起,防止脚手架因风载向内或向外侧翻事故,并作为脚手架的中间约束,减小脚手架的计算高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整体稳定性。 1.3.4搭设剪刀撑。 1.3.4.1为防止脚手架的纵向变形,加强脚手架整体稳定性,改善脚手架的方格形构架的缺陷,在整个外立面设置连续剪刀撑,并在脚手架转角处设置水平剪刀撑以加强脚手架整体刚度。脚手架外侧立面转角处剪刀撑双向外展,高度15m,提高脚手架抗风性及稳定性。 1.3.4.2 剪刀撑斜杆,跨度应为立杆的6 个间距设置与地面夹角成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