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大学精神与世界一流名大学的关系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大学精神则是一所大学不断前进的动力。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她引领大学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正是这样的大学精神,才造就了哈佛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王中之王的地位。“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大学作为一个存在的实体,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寄存于这一实体中的精神却不能仅靠视觉就能观察到,必须深入其中才可体会。精神一词抽象却富有魅力,大学的魅力正在于她的精神。如何界定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本文不可回避而必须首先论及的问题。
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冷冰冰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牛津、剑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并非是最早出现的大学,它们之所以能在欧洲众多的古典大学中彪炳史册,就在于较早地突破了宗教的束缚,以“追求学术性,培养有教养的人”为其办学理念。正是在这种突出学术性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两校开创基础研究、学院制、导师制等,培养了大批世界级大师人才。至今,剑桥大学有诺贝尔获得者60多人,为世界大学之最。英国首相中的绝大多数都出自这两所大学。哈佛大学:1636年创办的哈佛大学,在最初的两百多年期间,始终是一所培养牧师的不起眼的小学院。1869年,查尔斯·埃利奥特任校长。他观察美国在南北战争后,社会发生着急剧变化,正在进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急需为其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于是,他提出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培养适应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完整的学生”,决定以洪堡大学为模式,实行办学方针的两个重大转移,即:将教育重心由宗教性学科转移到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本科转移到研究院,并创立自由选课制。经过40年坚苦卓绝的努力,他实现了自己的理念,哈佛大学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他也成为了教育界的领袖。麻省理工学院:“让海龟们去干苦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校史的学者弗兰西斯·怀德对这所世界著名大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作为以工程教育为特色的大学,这种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为不断探索如何培养与工业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正是这种,促使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进行了三次重大的改革,使它获得并保持世界一流大学的桂冠。耶鲁大学:耶鲁大学的斯密特德校长,在1987年的迎新典礼上说:“我非常自豪地对你们说:你们就是大学!”正是在这一引导下,耶鲁大学强调:“教育必须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学生。”与此相适应,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好环境,使这所在1701年创建时仅有一名校长、一名教师、一名学生的学校,发展成为青年们向往的学府。威斯康辛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创建于1848年,在几十年间都是规模很小的非教派学院。到了20世纪初查尔斯·范海斯担任校长期间(1904-1918年),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当时的媒体评价说:威斯康辛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开放。威斯康辛大学的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成为开创现代大学社会服务新职能的旗帜“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西点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