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洗助剂节水认证行业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织物洗涤用品节水认证”
(申请备案稿)
编制说明
二年月十五日
在家庭生活用水中,洗衣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不管是手洗还是机洗,一般做法为先用少量水加洗涤剂(肥皂、洗衣粉等)洗去污渍,再用清水漂洗若干次,去除残留洗涤剂、洗涤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和污渍。大用水量主要发生在漂洗阶段。尽量减少洗涤剂残留和尽快消除洗涤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可以节约大量的漂洗用水。制定依据
在家庭生活用水中,洗衣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较大。不管是手洗还是机洗,一般做法为先用少量水加洗涤剂(肥皂、洗衣粉等)洗去污渍,再用清水漂洗若干次,去除残留洗涤剂、洗涤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和污渍。大用水量主要发生在漂洗阶段。尽量减少洗涤剂残留和尽快消除洗涤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可以节约大量的漂洗用水。技术要求
消泡性能≥60%
实际情况中,未加入织物漂洗产品的漂洗液不具备消除泡沫的能力,而加入节水型织物漂洗产品的漂洗液具有良好的消泡性能。中通过一定时间内泡沫消除的效率表征节水型织物漂洗产品。由于不同于真实情况的洗衣机或者洗涤用工具(盆、水池),验设计中选用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的洗涤剂浓度,以此保证的准确性、复现性以及试验结论与真实的一致性。
消泡性能的测试在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借助仪器测量客观定量地显示织物漂洗产品的消泡能力。试验方法具有准确性、精确性试验结论与实际洗涤吻合。)消泡性能标准为大于或等于60%,表示含有节水型织物漂洗产品的漂洗液可在一定时间内消除60%以上的泡沫,而不含节水型织物漂洗产品或含非节水型织物漂洗产品的漂洗液不能达到此种效率评价值≤1
本标准利用评价值来表征这一指标。通过漂洗性能试验获取织物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的溶液GB/T 5173-1995测量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含量,计算评价值。)-2004《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节水指标2级设定。
对于此两项标准中未涉及的试验条件及步骤按照实际洗涤情况进行设定。
经测试验证,同一产品经10次重复性测试,所得结果稳定、重现性高,标准偏差小于0.1,试验方法具有准确性,精确性。(见表二)
洗涤剂残留评价值设定标准为小于或等于1,表示使用织物漂洗产品后织物上洗衣粉残留小于或等于漂洗织物上洗衣粉残留,从而使用节水助剂。
漂洗水pH值≤9.0
漂洗pH值是表征其酸碱度的指标。用GB/T 6368-1993对其进行测量。
漂洗水pH值设定标准为小于或等于9。此标准参照《化妆粉块》行业标准允许的pH值范围是:6.0-9.0,《香粉、爽身粉、痱子粉》行业标准允许的pH值范围是4.5-10.5(成人),4.5-9.5(儿童)。相关数据
测量结果1 测量结果2 测量结果3 测量结果4 平均值 未加织物漂洗产品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A 87% 87% 87% 87% 87% 0% 织物漂洗产品B 65% 69% 71% 71% 69% 3% 织物漂洗产品C 13% 13% 19% 13% 14% 3% 织物漂洗产品D 5% 5% 5% 5% 5% 0% 织物漂洗产品E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F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G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H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I 0% 0% 0% 0% 0% 0% 织物漂洗产品K 0% 0% 0% 0% 0% 0% 洗涤剂残留评价值数据
本试验测量了通过消泡性能测试标准的织物漂洗产品A的洗涤剂残留评价值,并测量了未使用织物漂洗产品时第二次漂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作为参考,以证明未使用织物漂洗产品的情况下,是通过增加漂洗次数达到降低洗衣粉残留量的目的的。试验步骤遵照本技术要求测量及计算方法进行。
表二 漂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测定
测量对象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测量结果 (ppm)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未使用织物漂洗产品时第二次漂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 11.19 11.56 10.34 10.61 9.51 10.72 9.00 10.68 9.70 10.64 10.40 未使用织物漂洗产品时第三次漂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 6.87 6.90 8.11 6.90 5.99 5.99 6.33 7.18 6.56 6.33 6.72 使用织物漂洗产品A后第二次漂洗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 1.79 2.47 2.48 1.78 2.22 2.08 1.52 1.60 2.32 0.97 1.92 表三 洗涤剂残留评价值计算
计算对象 洗涤剂残留评价值计算结果 标准偏差 1 2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