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脓毒症 新世纪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 全球性的威胁和挑战,患病率约为人口的 3/1000 ,全球总病例数约1800万/年,我国300~400万/年。 全世界死亡人数 1.4万/天,ICU 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平均治疗费用约 $2.2万/例,年耗资近 $200亿;欧洲年耗资近$100亿; 发病人数以年1.5%比例增长;过去10年间,增加病例139%。 脓毒症与急性心梗死亡率变化的比较 *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治疗 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全军烧伤研究所 姚 咏 明 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群系统研究项目 研 究 背 景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烧、战)伤伤员常见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危重伤员最主要死亡原因。严重脓毒症来势凶猛、预后险恶,救治困难,已成为现代战伤外科和危重病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 1960年 1995年 10% 20% 30% 40% 50% 脓毒症 急性心梗 研 究 背 景 尽管脓毒症新概念与临床特征的认识有所进步,但脓毒症临床试验性治疗相继失败,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关键是脓毒症的根本发病环节及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缺乏早期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因此,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发病机制复杂且未完全阐明 Systemic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Impaired Fibrinolysis Immunoparalysis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利用中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效应可以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独特作用。深入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作用机理,明确其详细干预途径和影响环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药防治脓毒症的水平。 问 题 的 提 出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死亡率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对脓毒症动物预后的改善效果。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验证其保护主要靶器官或系统,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血必净对凝血、免疫系统可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阐明其作用的多靶点、多环节效应。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早、晚期细胞因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的核心靶分子及其分子机理。 血必净作用的可能相关受体、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提示其对细胞内信号通路调节的关键环节,为血必净功效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开辟新途径。 主要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死亡率的影响(包括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观察),进一步明确“血必净”对脓毒症动物预后的改善效果。 大鼠分为8组(每组30只动物,共250~300只大鼠):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造成脓毒症模型)、不同时间治疗组(3个亚组:预先给药、脓毒症后2h、12h脓毒症)、不同治疗剂量组(3个亚组:低、中、高剂量组),观察7天动物死亡率。。 1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多器官功能保护作用(包括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验证其保护的靶器官或系统,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实验依据。 基本设计同上,大鼠分为8组(每组分两个时间点处死动物、每亚组10只动物,共160~200只大鼠):检测肝功、肾功、心肌酶谱、小肠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气分析、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功能指标改变(同时在光镜、电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2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早、晚期细胞因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早期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晚期细胞因子包括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阐明其作用的核心靶分子及其分子机理。 根据第1、2部分结果找出最佳给药剂量和治疗时间点来设计本组实验(观察时间设计4个不同时相点即可,每时相点10只动物,共100~120只大鼠);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4个亚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分别处死动物检测血清和肝、肺、肾、肠、心肌组织早、晚期细胞因子蛋白/基因表达改变。 3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血必净”作用的可能炎症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揭示其对细胞内信号通路调节的关键环节,为“血必净”功效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开辟新途径。 主要探讨其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系统(包括ERK、JNK、p38信号通路)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