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村寄宿儿童问题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海南省农村寄宿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以定安县龙门镇中心幼儿园为例
【摘要】对海南省定安县龙门镇中心幼儿园的6岁寄宿儿童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寄宿儿童语言发展较为缓慢,卫生行为及学习习惯较差,亲子关系较为淡漠,缺乏安全感;农村寄宿儿童的学前教育状况也令人担忧。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儿童问题,建立社会、幼儿园、家庭、托管机构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保障农村寄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寄宿幼儿 农村学前教育 教育问题 解决措施
问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幼儿园是龙门镇上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因此很多离镇上路途较远的乡村幼儿也在此幼儿园上学。路途遥远带来的问题便是家长接送不便。住在幼儿园附近的人家从中发现了商机,为离家远、父母接送不便的幼儿提供食宿。这样,幼儿的父母只要周五接幼儿回家即可。这种托管机构的出现看似解决了幼儿园不提供晚托与家长接送不方便的矛盾,但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何种影响。对此,我对幼儿园的寄宿儿童的各方面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龙门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寄宿幼儿、寄宿幼儿的家长、托管机构的负责人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访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8份,收回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78%。
调查结果分析
语言发展较为缓慢
1、 寄宿幼儿在集体中不能注意倾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其他幼儿发言时经常自己窃窃私语,老师安排的任务需要在别人的再次提醒下才知道去做。
2、掌握的词汇较少,形容词只有最简单的好与不好、好看与不好看等最基础的词汇,不懂得复杂的形容词和成语。掌握的名词范围较狭窄,只是一些常见的用品。掌握的词汇远远达不到6岁儿童的应有水平。
3、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老师与寄宿幼儿单独交谈时,幼儿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对老师是不是或对不对的问题回应点头或摇头。
4、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在幼儿园写画时的姿势不正确,老师提醒后仍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
(二)身体发育较迟缓,卫生习惯较差
1、寄宿幼儿身高普遍偏低,大班男生身高在110—115厘米,大班女生身高在100—110厘米。体型偏瘦且经常生病。
2、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3、夏季衣服不常换,通常2、3天才会换一套衣服。指甲不常剪且有污垢。衣物较脏。
4、经常用手挖耳朵、抠鼻孔、抓腿、抠嘴唇等
5、天冷不懂得及时增加衣服,喜欢攀爬窗户和阳台。
(三)亲子关系较为淡漠,不受同龄幼儿的欢迎
1、寄宿幼儿的家庭多为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外出打工,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带或父母全部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祖辈带的留守儿童。海南农村家庭基本家中有2到3个孩子,家长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加上寄宿幼儿一周只有周六周日和周五晚上待在家中。可想而知,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并且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普遍较落后,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就是玩一玩,学不到什么。更多的把关注的目光倾注到家中年纪较大上小学、初中的孩子或者是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忽视了处于奠定一生发展基础阶段的幼儿。幼儿在家长处得不到关爱,亲子关系较为淡漠。
2、寄宿幼儿的家长在面对幼儿犯错误的情况时,70%采用打骂的简单粗暴的方式,10%采用冷暴力的方式如不理睬幼儿,10%认为孩子还小以后会明白道理,10%会采用恐吓幼儿的方式。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寄宿幼儿性格孤僻的一大原因。
3、很少与班级幼儿交往,只与同班的寄宿幼儿交流。
4、活动时不能做到与别的幼儿活动,多平行游戏。发生冲突不能与同伴协商解决,常被班级的其他幼儿欺负。
(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速度较其他幼儿慢
1、对科学探索类活动兴趣不大参与度不够。
2、缺乏家园合作,需要家长准备的活动材料缺乏。
3、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想象力较贫乏,回答问题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
调查问题对策
社会
1师资力量的培养
①以省为主制定学前师范教育发展规划,每省至少办好一所本科层次的学前师范院校。
②制订学前师范院校的刚性拨款标准和经费使用比例,定期对学前师范院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
③恢复对学前师范学生免收学费、补贴生活费等优惠政策,设立定向培养补助费,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学前师范院校,毕业后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农村地区从教
④制订学前教师的待遇标准,鼓励他们终生从事学前教育,提高学前师范教育的效益。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调控
①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以公办园带动私立园的进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总体水平。
②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保障制度,创新并逐步健全督导评估体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
③大力普及有一定教育质量的公办园,让幼儿上学易,上学近。
3创编适合本地区幼儿的教材
幼儿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