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ppt

发布:2025-03-21约9.1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第1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糖尿病发病率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人数日趋增多,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估计全国有1.49亿糖尿病患者。今天给大家讨论有关糖尿病中医防治的知识第2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按其临床表现,隶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成书于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论述,但消渴并不等于糖尿病,因消渴的涵义较广,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有消渴症候,也属消渴之列。中医历代医家,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消渴病的病因,从宏观上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糖尿病的预防及临床实践上具有指导意义。第3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医诊疗疾病的特点中医药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解决西医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最大优势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及类型较多,症状复杂,单用西药常难以应付复杂的病情变化,有时也一筹莫展。而中医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有较好的优势,如治疗糖尿病足溃烂常用的瑶肤康去腐生肌,愈合溃疡面,可以解决病情复杂的糖尿病足等。

中医治病讲究顺应天时,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然则治其本。通过中医宏观的望、闻、问切辨证与西医的微观理化检查相结合,可以掌握个体的气血盛衰、正邪深浅、体质差异,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判断预后。中医既可以有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有针对症状的症候治疗。在疾病防治中,还强调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第4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中医的望、闻、问、切可以诊断糖尿病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传统手段,简称四诊。通过望、闻、问、切可以掌握个体的气血盛衰、正邪深浅,把握病人的体质差异。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依靠血糖测定,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因为血糖测定是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中医的四诊不可以代替西医的客观检查。第5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糖尿病发病皆按“上、中、下三消”转变规律中医将糖尿病根据“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口干多饮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上消,多为肺热津伤所致;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中消,多为胃热炽盛所致;尿频量多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下消,多为肾之精气阴阳亏损所致。除典型的三消各自的临床表现外,上消的病人还可兼有尿频量多,舌苔薄黄干燥,中消的病人可能会兼有形体消瘦,大便干燥,下消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尿混浊如脂膏,或腰膝酸软,或形体畏寒,阳痿不举等。2型糖尿病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上消逐渐发展至下消症状,病情由轻至重,由浅入深;但并非所有病人皆按此发病,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就表现为下消症状或阴阳两虚危候,亦有某些病人表现为上、中二消合病。

第6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对于糖尿病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对糖尿病而言,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这里的“标”和“本”是中医学的概念“标”指的是标实,是指邪气抗盛;“本”指的是本虚,在病机上造成疾病本质的因素。实际上治标就是指祛邪,治本就是指扶正。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说法已经混淆了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西医注重病理生理,治疗往往针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针对性治疗。比如2型糖尿病往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造成,治疗上或者补充胰岛素,或者促进胰岛素分泌,或者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治疗是所谓的治“标”,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西医胰岛素替代治疗往往是维持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唯一有效的办法。而中医学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不存在治本治标的问题。第7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西药口服降糖药,甚至胰岛素对于初发的早期2型糖尿病朋友,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控制血糖,改善糖耐量减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胰岛素治疗。所以血糖的控制主要是靠西药,包括胰岛素的治疗,而中药在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有它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第8页,共4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中医食疗可以代替药物食疗是古老中医学养身治病的手段,古人云“胃以喜为”补。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味偏性,或偏寒,或偏温,或偏酸涩,或偏辛热,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