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保洁员感控知识培训.docx
医院保洁员感控知识培训
1.医院环境与卫生标准
诊疗室、手术室:空气中的微生物水平应符合国家要求,应定期进行空气净化和消毒。
密闭空间:如实验室、输液准备室等,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消毒。
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
医疗器械、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完好,符合卫生标准。
清洁和消毒设备,如吸尘器、洗衣机、消毒柜等,应正常运行并保持清洁。
1.1医院环境的重要性
医院环境对于患者、医护人员和保洁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医院环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保洁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加强医院保洁员的感控知识培训是提高医院环境卫生质量的关键。
1.2清洁和消毒的基本原则
在医院环境中,清洁是防控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清洁不仅是为了保持环境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清除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洁员在清洁工作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
清洁主要是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有机物,而消毒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在医院环境中,这两个步骤是相辅相成的。清洁是消毒的基础,只有彻底清洁后的物体表面才能确保消毒剂的效力得到充分发挥。
消毒应遵循全面覆盖、彻底清除的原则。对于医院内的不同区域,如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等,应根据其功能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等。保洁员应了解并掌握各种消毒方法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时,保洁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应注意避免使用不当的清洁剂或消毒剂导致的对自身健康的危害。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时,应佩戴专业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医院应建立清洁和消毒工作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对清洁和消毒效果进行评估。保洁员应积极参与到这一机制中,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促进医院环境清洁工作的持续改进。
1.3常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医疗环境安全、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医院保洁员必须掌握常用清洁剂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使用拖把或抹布蘸取清洁剂,对需要清洁的区域进行均匀涂抹,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对于顽固污渍,可以使用清洁剂加热至50左右,浸泡30分钟后擦拭。
通用消毒剂主要用于手部、物体表面、诊疗设备等的消毒。使用方法如下:
对于需要浸泡的物品,如器械、器具等,可将物品浸泡在消毒剂中,按说明书要求的时间后取出。
将过氧乙酸消毒剂稀释至指定浓度,喷洒在需要消毒的物体表面或空气中。
在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时,医院保洁员应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确保使用剂量和方法的正确性。还应定期更换新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以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地维护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在医院环境中,保洁员作为日常清洁维护的重要角色,经常接触各种潜在生物、化学和物理风险。了解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是每位保洁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不仅关乎个人安全与健康,也是保障医院环境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在不同的清洁和消毒作业场景下,应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例如:
口罩:用于防止飞沫传播疾病,在进行清洁和消毒呼吸道传染病区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手套:在处理医疗废物、清洁病房及公共区域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接触不同污染程度物品时更换手套。
防护眼镜:在清洁消毒过程中,如遇到飞溅物或化学清洁剂时,应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
防护服:在接触潜在感染源或进行特殊清洁消毒作业时,应穿着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穿戴顺序:在进入潜在风险区域前,应按照规定的顺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一般建议穿戴顺序为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
使用维护:应定期检查装备的完好性,确保其处于有效期内且无破损。如口罩湿润或破损应立即更换;手套如有破损或污染也应立即更换;防护眼镜要确保清晰无雾。
脱卸方法:离开风险区域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脱卸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污染。脱卸时应特别注意不要触碰装备外部,以免污染自身。
处置管理: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应按照医疗废物的标准进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2.1口罩的选择和使用
口罩的选择和使用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洁员而言更是日常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选择口罩时,应优先考虑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适用于大多数医疗环境。而N95口罩则具有更高的过滤效率,能有效阻挡微粒物的吸入,但对于防护等级要求较高或长时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