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嘉诚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docx

发布:2021-08-07约3.2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李嘉诚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天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一样,但是爱的方式不一样。李嘉诚有两个儿子,作为亚洲大富豪,他也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将来能够成功。可要成功,仅有正直、善良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正确的处世哲学。为此李嘉诚常常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要想成功,在所有基础条件齐备时,就必须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别人的便宜。 为了让儿子们真正明白这些道理,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坐在专门设置的小椅子上列席董事会。 一次,李嘉诚主持董事会,讨论公司应拿多少股份的问题。他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张拿9%。” 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起来说:“爸爸,我反对您的意见。我认为应拿11%的股份,钱当然是赚得越多越好啊。”弟弟李泽楷也急忙说:“对,只有傻瓜才拿9%的股份呢!”董事们都忍俊不禁地笑了。李嘉诚说:“孩子,经商之道深着呢,不是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反而发不了财。你只拿9%,财富才能滚滚而来。” 事实证明,李嘉诚的决策是正确的。公司虽然只拿了9%的股份,但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李嘉诚认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的必修课。他告诉孩子们:“管理要学西方,但在为人处世上,则要学东方。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勤劳、忍耐的品格经营人生。” 李泽钜15岁,李泽楷13岁时,李嘉诚决定送他们出国留学。 到美国的第一夜,李家兄弟就被接踵而至的困难弄得手足无措。以前大小事情都有父母商量和依赖,现在什么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小哥俩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语言不通,他们举步维艰,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独自面对生活。 小哥俩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做饭。小哥俩从没下过厨房,为了解决一日三餐,他们开始跟电视上的一个烹饪节目学习烧菜做饭,不到一个月,就学会了几道菜的做法。 照料好自己的生活后,小哥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寻找打工机会,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辆单车。熟悉他们的朋友不免诧异:“你们的父亲是亚洲大富豪,你们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小哥俩相视一笑,耸耸肩:“那又怎样?” 李泽钜和李泽楷都以优异成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愣住了,说:“爸爸,别开玩笑了,您有那么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们的工作?”李嘉诚斩钉截铁地说:“别说我只有两个儿子,就是有20个儿子,我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们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有资格到我的公司来任职。” 兄弟俩只好离开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他们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个儿子在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自豪地说:“即使将来我不在了,他们凭个人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养家糊口,撑起家业了。” 如今,兄弟俩已是举足轻重的商界大腕。李泽钜加入父亲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辉煌的未来,李泽楷则以90亿身价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 作为商人,李嘉诚无疑是成功的;作为父亲,李嘉诚更加成功。 要让孩子吃点苦遭点磨难,这是为了磨砺他们的意志,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阅历。要把做人的道理和生存的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这是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是人世间最好最完美的财富。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一份珍贵财富,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事业就后继有人,而且将来可以放心地把庞大的财产托付给孩子,家族的荣耀和企业的辉煌也可以继续下去。 相比之下,我们有的父母目光短浅。哪怕自己仅仅只是十几万元的小富,也会大把钞票塞给子女,任他们随心所欲地享乐,结果可想而知,不会成器。不要姑息孩子,那样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纵容子女是要付出代价的。纵有钱财万贯也不要让孩子活在我们的羽翼下。 一、联语教子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儿子冯洪国出国学习时,临行前,冯玉祥把儿子叫到书房,亲手写下了一幅对联,赠子作为座右铭: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并耐心地对儿子解释说:“此联意为只有无我,才能为公,经历过艰难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二、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辈林伯渠的小儿子要读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孩子,你快要上学了,应该有个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并给他解释说:“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筋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世界;三要脚实地干些事情。” 三、教子章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