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orace 11g认证与应用第1章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pdf

发布:2017-08-28约3.89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宋钰 课程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了解数据库的产生和作用 了解数据库的特点 了解数据库的组成形式 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了解数据库包含哪些对象 了解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数据库的产生 • 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为了克服文件管理系统的缺点,人们 对文件系统进行了扩充,研制了一种结构 化的数据组织和处理方式,即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建立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有机 联系,实现了统一、集中及独立地管理数 据,使数据的存取独立于使用数据的程序, 实现了数据的共享。 数据库的特征 •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像文件系统中的数据那样从属特定的 应用,而是按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数据整体。它不仅描述 了数据本身的特性,而且描述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使数据库具 备了复杂的内部组织结构。 • 实现数据共享。这是数据库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由于数据库中的 数据实现了按某种数据模型组织为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实现了多个应用程序、 多种语言及多个用户能够共享一个库中的数据,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的范 围内共享,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 减少数据冗余度。在数据库技术之前,许多应用系统都需要建立各 自的数据文件,即使相同的数据也都需要在各自的系统中保留,造成大量的 数据重复存储,这一现象称为数据的冗余。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减 少了存储数据的重复,节省了存储空间,减少了数据冗余。 •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与程序相互独立,互不依赖,不因 一方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这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设计与维护的工作量,同 时数据也不会随程序的结束而消失,可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 数据库的组成 • 一个数据库由一组数据表组成。表中的每行称为 记录,每列称为字段。表是一组彼此相关的记录 的组合。 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力量在组织和管理的信息很庞大或 很复杂,用手工处理极为繁重时能够充分地体现 出来。 • 优点 减少记录编档时间。只要将记录放入文件编排系统,并令文件编排系统为用户将该记录放 入正确的位置即可。 减少记录检索时间。在查找记录时,不需要自己去查看每个记录以找到含有所需信息的那 个记录。 灵活的查找序列。不需要按记录存放的固定序列去查看它们(例如,按姓氏查找)。可以 要求文件编排系统以任意的序列查出记录,如按姓、保险公司名和最后光临日期等提出 记录。 灵活的输出格式。在查找到感兴趣的记录后,不需要手工复制其信息。可以让文件编排系 统为用户生成一份清单。可以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打印输出。 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记录。对某一记录,如果两个人想同时查找一个记录,那么其中一个人 必须等另一个人查找完才能查找。提供多个用户同时查找的能力,从而两个人可同时访 问记录。 关系数据库 • 1.关系数据库的产生历史 数据处理经历了3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 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 2.关系数据库的定义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一些相关的表和其他数据 库对象的集合。该定义表达了三部分含义。 第一,在关系数据库中,信息被存放在二维表格结构的表 (table )中,一个关系数据库包含多个数据表,每一个表又 包含行(记录)和列(字段)。可以将表想象为一个电子表 格,其中与行对应的是记录,与列对应的是字段。 第二,这些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表之间的这种关联性是由主 键和外键所体现的参照关系实现的。 第三,数据库不仅包合表,而且包含了其他数据库对象,如视 图、存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