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pdf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瘀阻滞证:大便澹烂不爽或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
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脱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
瘀斑,苔白厚或腻。
(二)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澹泻,或液便,泻下不爽
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
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院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
便澹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四)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滤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
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
1.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腹部剧烈疼
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2.疼痛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脱、天枢、胃俞、关元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
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俞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8.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二)泄泻
1.观察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观察是否有脱水及电解
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
2•保持肛门及会阴部的清洁,便后用软纸擦拭,用温水清洗。
3.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取神阙、中皖、天枢、关元、气海
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小肠、大肠、胃、脾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神阙、关元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俞、天枢等穴。
(三)便秘
1.餐后1〜2小时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上巨虚、大肠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直肠、脾、皮质下、便秘点等穴。
4.遵医嘱艾灸(温和灸)取天枢、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神阙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2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穴位注射
3.回旋灸:以神阙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7.5寸,时间5〜
10分钟;温和灸:重点灸天枢、足三里穴,每穴20min,每日1次。
4.耳穴贴压
5.穴位按摩
6.红外线照射: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
肤30cm,每次照射30分钟。
7.中药保留灌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
劳累过度。
(二)饮食指导
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蕙松仁、姜黄,少
食马铃薯、汽水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2.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孳养、蒲公英、百合、
马齿宽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忌食辣椒、酒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
3
卜、桃仁。少食甘薯、芋芳、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忌食冷
饮、雪糕。
4.脾虚夹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