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科普知识讲座课件.ppt
2025/3/7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科普知识讲座1
2025/3/7从生命诞生的一刹那,成长与衰老就如影相随眼睛、心脏、牙齿40岁开始衰老视力下降、心脏病增长、牙龈萎缩舌、鼻、嗓子、膀胱60-65岁开始衰老味觉嗅觉下降、嗓音消声和嘶哑、尿频肝脏70岁开始衰老解毒、防御、造血功能减弱肌肉、骨骼、头发、生殖能力30-35岁肌肉减少、骨质疏松、白发、脱发、生殖能力减弱胃、肠、肾脏、前列腺、耳朵50-55岁消化不良、便秘、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及听力下降大脑、肺、皮肤20-25岁开始衰老,记忆衰退、肺活量减少、色斑、皱纹2
2025/3/7伟人毛泽东1921岁求学1924年31岁1933年40岁延安1947年54岁1963年70岁打乒乓球65岁毛泽东73岁畅游大江1973年80岁1976.9.9毛泽东与世长辞3
2025/3/7人类衰老有二种方式:自然衰老,早衰按《古文尚书》的说法,生命的过程是120岁。张仲景《虚劳篇》说,人劳加重虚,生病起于过用。人类衰老有二种方式:一是自然衰老;二是保养不妥和过度劳累引起的早衰。大力开展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可延缓自然衰老、防止早衰。4
2025/3/7一、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概念中医养生: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措施,以自我调摄为重要手段,到达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保健: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措施到达保护健康的目的。5
2025/3/7一、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概念中医防止: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防止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中医防止属《内经》“治未病”范围。中医防止--“治未病”与养生保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未病”,才可延年益寿,而养生得道,也可起到“治未病”的防止作用。6
2025/3/7二、开展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意义健康?7
2025/3/7健康身体健康:身体构造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有爱心和同情心,知足长乐;道德健康:最高原则是无私奉献,底线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适应性良好:能适应工作单位、家庭及社会上的多种角色。1986年WHO: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8
2025/3/7影响健康的原因个人生活方式50%1环境因素30%2医疗条件10%4生物遗传10%39
2025/3/7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现代医学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只有百分之十。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理论和措施。且丰富多彩,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群众爱慕,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长寿作出了巨大奉献。10
2025/3/7三、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中医“治未病”解读唐代医家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指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金匮要略》谓:“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上工治未病--是帮人调养,使人不得病,守神;中工治欲病--治疗将要得病(亚健康人),守气;下工治已病--指治疗已得病的人,守形。11
2025/3/7三、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治未病的三个层次: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无病自调、因病而防;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瘥后防复—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12
2025/3/7三、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未病先防①无病自调:重在养生强体、御病。一是调整人体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性,按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保养人体阳气,与天地共阴阳,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不病;二是调整人体心理状态与社会发展状态的协调统一,按友好顺畅的目的,保养人体气机,与社会发展共节奏,适应社会变化而不病。13
2025/3/7三、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1、未病先防②因病而防:重在有针对性的防止。一是防止接种,我国明代防止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世界医学免疫法的先驱,奠定了因病而防的思想基础和扩充了中医治未病的措施。二是消除环境致病隐患。三是防衰老性疾病。14
2025/3/7三、中医防止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扁鹊-真名秦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扁鵲去到齊國,齊桓侯仰慕其聲名,便招待他。扁鵲入朝見桓侯。扁鵲對桓侯說:「君侯有疾,疾在腠理,若不醫治恐怕病會變深。」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