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 编制说明 1
1.1 编制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1.3 工程内容 1
二 施工前期工作 3
2.1 技术准备 3
2.2 现场准备 3
2.3 材料、机具准备 3
三 劳动力及材料准备 4
3.1 主要项目工程量 4
3.2 劳动力计划 4
3.3 主要施工工具计划 4
3.4 主要材料计划 4
四 施工部署 6
4.1 施工现场管理目标 6
4.2 施工现场条件 6
4.3 施工组织 6
4.4 施工部署原则 6
4.5 组织协调 7
五 主要施工工艺 8
5.1 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8
5.2 面层M10砂浆加固 10
六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1
6.1 质量目标 11
6.2 质量保证管理机构 11
6.3 质量保证措施 12
七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6
7.1 工期目标 16
7.2 缩短工期的施工措施 16
7.3 保证工期措施 16
八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8
8.1 成立工地文明施工委员会 18
8.2 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措施 18
九 安全保证措施 20
9.1 安全管理方针 20
9.2 安全生产目标 20
9.3 安全组织保证体系 20
9.4 安全管理制度 20
9.5 安全管理措施 21
9.6 安全用电管理措施 21
9.7 现场消防保卫措施 22
一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石景山第二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图》,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5)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 25:90)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
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
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 46-88)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范
1.2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石景山第二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
工程地址: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
原建筑物于1991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3478m2;主体四层砖混结构。本工程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内外墙采用抹水泥砂浆和粘贴碳纤维的加固方法,顶板采用粘贴碳纤维的加固方法。
1.3 工程内容
本公司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需加固的砖墙内外两侧采用抹M10的水泥砂浆。
在抹完水泥砂浆的砖墙外,粘贴碳纤维,型号为200g/m2。或300g/m2
预制板底粘贴碳纤维加固,碳纤维为200g/m2
二 施工前期工作
2.1 技术准备
进场后了解现场实际情况,对原结构的各种控制线进行复测和校正工作,并对结构加固改造构件位置进行测量放线。
配备本工程所需的各项质量标准、规范、工艺标准、图集等书籍,并组织各施工组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组织加固各组进行图纸自审,了解设计要求和应达到的技术条件,提出问题,在设计交底中解决。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甲方、会同监理共同解决。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交底,以及施工难点重点细部作法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对各班组认真作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
合理安排工期工序,以及劳动力和材料进场时间。
做好各种施工所用的物资材料的提料和加工工作,避免出现材料供应不及时的现象发生。
2.2 现场准备
施工设备、各种机具按计划需用量运至操作地点。
安排公司工人及工长组成施工组,并明确分工。
与业主、总包协调解决施工中用水、用电问题。
与业主、总包协调材料码放和下料场地。
2.3 材料、机具准备
编制材料、机具供应计划并及时上报公司,由物资部门负责配备。准备进场,进场后技术组进行验收。
对常用机具应做到全面检修,易损零件做到配件齐全,进场后材料要有专人看管,设备要有专人维护。
三 劳动力及材料准备
3.1 主要项目工程量
表3-1 主要项目工程量表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碳纤维布加固 m2 30 M10水泥砂浆加固 m2 2100 3.2 劳动力计划
表3-2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 种 计划人数 备 注 1 普工 10 清理垃圾,基材打磨、剔缝等 2 技工 20 碳纤维、抹砂浆 3 电工 1 管理现场用电安全 注:上表中的人数需根据现场工程量及甲方要求的工期确定,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