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纲要(八年级上册).doc

发布:2017-01-13约2.58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8 2010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纲要(八年级上册) 八上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考纲知 识要求 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概要 1.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Ⅰ) 1.动物的分类: ⑴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分: 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柱。 脊椎动物:身体内有脊柱。 ⑵依据其生活环境分 水中游泳;腔肠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某些爬行动物或鸟类或哺乳类。 陆地上活动:两栖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等。 空中飞翔:鸟类、昆虫、蝙蝠。 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鳞片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呼吸: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肺、气管。 (3)运动: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多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4)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3. 无脊椎动物类群及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 (2)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沙蚕、水蛭。 (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或退化);如河蚌、章鱼、乌贼、贝类等。 4.饲养和观察蚯蚓 生活习性: 土中穴居,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以枯叶、腐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昼伏夜出。 形态结构特点: = 1 \* GB3 ①有体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 2 \* GB3 ②环带(靠近头部) = 3 \* GB3 ③用手指在蚯蚓的腹面抚摸,可体会到粗糙的感觉,这是刚毛,与蚯蚓的运动有关。 呼吸: 用体壁呼吸。蚯蚓的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体表的黏液中,然后渗进体壁里的血液里,再输送到给全体的细胞。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课堂实验中,要用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运动: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协助肌肉完成运动。 蚯蚓的作用: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营养价值高,可作饲料和食品;可药用;可处理生活垃圾;可以帮助维持生态平衡等。 2.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Ⅱ) 5.节肢动物的分类:(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均属于节肢动物) 昆虫 主要特征:体躯三段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头上有触角;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昆虫等节肢动物有蜕皮现象。 常见种类:蝗虫、蜜蜂、蟑螂、蚂蚁。 甲壳动物:体表有质地坚硬的甲。如:虾、蟹、水蚤。 蛛形动物:如:蜘蛛、蝎子。 多足动物:如:蜈蚣、马陆。 6.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 7. 外骨骼的作用: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8.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有益,少数有害。 3.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Ⅰ) 9. 鱼类 ⑴鱼适应在水中生活的两大重要特点:①用鳍游泳; ②用鳃呼吸 ⑵种类 淡水鱼类:如鲫鱼、鲤鱼、中华鲟等。 海洋鱼类:如鲨鱼、银鲳、带鱼、海马等。 ⑶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 ①捆扎鱼鳍。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动作要轻缓,以免使鱼受伤。 ②模拟实验。与实验法相比,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探究结果: ①鱼鳍的作用:胸鳍和腹鳍能保持身体平衡;尾鳍能决定运动方向。 ②鱼游泳时产生前进的动力: 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10.两栖动物: ⑴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⑵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11.爬行动物:幼体和成体都是用肺呼吸。如蜥蜴、壁虎、蛇、龟、鳄鱼。 12.鸟类: ⑴主要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⑵常见种类:鸡、鸭、鹅、企鹅、鸵鸟、燕子、麻雀等。 ⑶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结 构 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体形 呈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羽毛 正羽适于飞行,绒羽保温隔热 骨骼 轻而坚固,壁薄,中空 肌肉 胸肌发达 呼吸 主要用肺、气囊辅助的双重呼吸 其它 皮肤薄而软、体温恒定、代谢旺盛、口腔无牙、直肠不储存粪便 4.脊椎动物类群(如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Ⅱ) 13.哺乳动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