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危险源、预防措施.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事故预防与控制 二、搞好危险点分析 (!)危险点分析是指在一项作业或工程开工前,对该作业项目(工程)所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危险性的分析并找出危险点,其目的 是控制事故的发生。 (!)危险点分析和预测的必要性。因危险本身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生产 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受人在作业中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次,危险 的程度也难以确定。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确定周密、可靠的措施和手段,对作业危险 性认真地进行分析与预测,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去控制。 ()在一项大的检修作业或重大操作以前,对存在危险预先做分析或预先做评价,这 就称为初步危险分析或者叫工作危险预想分析。这种方法是对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危 险因素或条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大概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判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 定危险等级,找小危险点,防止危险点发展成为事牧。 常用的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有初步危险分析法,即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故障 树分析及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分析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存在原因。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因素的后果,造成事故的影响范围。 $进行安全性评价,提出危险源预控措施及反事故预案。 (#)危险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危险点分析方法是指: !了解该设备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并且明确工作任务、检修项目或操作 目的后,接着就可以对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在分析危险因素时,不能漫无边际地罗列各种因素,这样会使问题复杂化,找不出 真正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分析危险因素时,就应该对分析范围的边界加以限定,以便在 有限的、确定的范围内考虑问题。抓住重点,制定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 #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时,根据所确定的范围,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然后找 出危险点,提出控制措施。 危险点分析的步骤: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出现事故的可能危险因素。 查清危险源,即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 #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 故的必要条件,这是关键。 $划分危险等级,排列出先后顺序和重点,以便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制定控制事故预防措施。 !指定负责落实控制措施的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绘制事故树或伍刺图、危险分析预测图及危险源控制图。 要控制事故发生,就要用安全先进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 认真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有的放矢预防控制事故,制定事故预防对策表或隐患整 改卡。 将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预测,列为推行作业危险因素控制卡的一 个突破口。 三、开展危险点分析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必须强化《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制 度的执行,深化反违章工作,预防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危险因素控制方法就是引导职工对电力生产中的每项工作,根据作业内容、工作 方法、环境、人员状况等去分析可能产生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也就是不安全 因素;再依据规程规定,采取可靠的防范措施,以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这是一种以 工作危险预想方式,针对作业实际情况,提醒职工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发生事故的有 效方法。 (#)应用危险点分析方法,能对作业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控制,弥补了“两票 三制”中的一些真空,是针对性很强的一种补充安全注意事项。 ($)便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自我防护能力。有利于职工对规程的理解和 接受,有利于纠正习惯性违章。 控制危险点转变成事故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从物的方面采取措施,消除缺陷、隐患,攻克危险点。 ()从人的方面在生产作业(操作)中推行“危险点控制”。以保人身安全与保设备安 全为重点列出危险因素,制订控制措施,并大力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对环境因素控制。对作业现场应符合安规及工业卫生要求。对一般性环境因 素,应尽量发挥人的因素,控制危险发生。(!)对照管理制度进行控制。对现场作业中人物、坏境等不安全因素都要加以控制。 为此要将作业中危险点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对照,寻找薄弱环节加以控制。实际上就是 管理主体要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控制作业中的危险点 ()找准危险点是前提。在作业前明确控制工作,首先要认识危险源,发动职工找准 危险点,制订控制危险点的措施;然后要将危险点的控制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工作到位、 监督到位。各级领导安监人员、作业人员都要把各自“安全职责”落实到“严、细、实”的工 作之中、行为之中,而不是一句空话,才能有效地化解危险。 (#)运用预测法控制作业中危险点。作业中危险点预测法是指在作业前通过一定的 途径,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