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
1、2014年9月18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
①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暗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右图漫画《水土不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C.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宣布,在长岛上演的一次微型“大爆炸”创造了一种新型反物质。这种新发现的粒子被称之为“反超氚”,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反物质。从哲学上看,“反超氚”这种反物质的发现表明(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物质是无法被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4、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了(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7、“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一雨池塘水面平,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有 (?? )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8、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9、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只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对黑格尔这句名言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看到了事物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 )
②把运动主体说成是主观精神,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③把运动主体说成是客观精神,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④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最终会导致相对主义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1、下列说法与图3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相一致的是(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拔苗助长,人定胜天
C.把握分寸,过犹不及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2、2015年3月9日,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这说明( )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13、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