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699-2018 周麦30号生产技术规程.pdf
ICS65.020.01
#
B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699—2018
周麦30号生产技术规程
2018-09-29发布2018-12-2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
DB41/T169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周口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娜、韩玉林、黄峰、杨光宇、李楠楠、邹少奎、刘涛、吕永军、李顺成、
张倩、于海飞、高艳、张保亮、董国玉、吴和平。
I
DB41/T1699—2018
周麦30号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周麦30号大田生产的适宜区域、主要性状指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
害防治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周麦30号小麦品种的大田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适宜区域
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淮北地区、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高中
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4主要性状指标
4.1壮苗指标
4.1.1越冬期
越冬期主茎叶龄6叶1心,单株茎蘖3~5个,单株次生根8~10条。
4.1.2返青期
返青期主茎叶龄7叶1心,单株茎蘖5~7个,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
4.1.3拔节期
拔节期主茎叶龄9叶1心,植株生长健壮。
4.2群体动态指标
每667m2基本苗16~20万,越冬期群体70~80万,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穗数36~40万。
4.3产量结构指标
每667m2成穗数36~40万,穗粒数34~38粒,千粒重43g~48g。
1
DB41/T1699—2018
5播前准备
5.1种子准备与处理
5.1.1种子选择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5.1.2种子处理
防治苗期纹枯病、根腐病和黑穗病等病害,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ml~30ml或2.5%咯菌腈
悬浮种衣剂10ml~20ml,加水0.1㎏~0.3㎏拌麦种10㎏;防治小麦全蚀病,用12.5%硅噻菌胺悬浮
剂种衣剂20ml加水0.1㎏~0.3㎏拌麦种10㎏;防治蚜虫和地下害虫等,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10g~
15g加水0.1㎏~0.3㎏拌麦种10㎏,拌种后及时晾干播种。
5.2土壤基础肥力
耕层土壤(0cm~20cm)有机质含量≥12g/㎏,全氮(N)含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