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docx
近年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学校发展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落实轻负高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我校立足办学传统,确立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以教研为基石,着力培养教师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努力引领全体教师把学习和研究作为习惯,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共享快乐。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化学习生态,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成长的需要。
(一)优化团队关系,提升团队学习能力。
为创设一支优秀的教研团队,在教导处的精心筹备下,学校专门设立了教研处,并以学科为单位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的集体备课组。由教导处牵头,教研处组织,学校集体备课组引领开展每一次教研活动,形成集体教研合力。在教师参加业务比赛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学校出面组织教研团队,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引领,多名教师共同协作。一次次比赛获得成绩的同时,也使合作互助的团队机制逐步生根开花。目前,我校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常态,知识共享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还构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现在,校内积极互依、合作互动、知识共享的团队关系已基本形成,团队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拓宽教研渠道,丰富校本教研内涵
1.开展主题式教研。
主题教研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也是开展问题教研的一种形式。从2012年秋学期开始,我们便大力提倡集体备课,并尝试着在数学和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主题备课,专项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备课分四个阶段:自主备课——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展示观摩。具体做法就是把教师按照学科、年段分成备课小组,由组长负责。而备课的主题、备课的时间、备课的次数、备课的内容、备课的过程学校均不做统一的要求,均由本组成员根据自己学科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备课时,强调个人引领与集体研讨相结合,重点突出讨论的氛围。备课后教师们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再次学习与理解,梳理、完成教学设计,利用教案上完课后要写出自己的反思。此外,为了增加每一位老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一次评优课活动,要求每一节评优课课都必须是集体备课的成果。
几年来,我们在语文组已经开展了:阅读、拼音、识字、朗诵、习作等主题的研讨。数学组我们已经开展了:算用结合、空间图形、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主题的研究。
主题教研的开展使我们的备课与研讨相结合,教师们的积极性高了,备课的针对性强了,彻底改变了备课走过场和应付了事的不良现象,使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加深了,为实现有效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反思式教研。
“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由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的有效途径。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倡导开展两种形式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主要是发给每位老师一个专门写反思的本子,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所上的每一课教学内容都进行教学反思,既要谈亮点、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每个学期中和学期末,教师要上交自己的反思到教导处检查。本学期还组织进行了一次教学反思比赛。群体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