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宰相王安石,名人小故事.docx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怪才宰相王安石,名人小故事
怪才宰相王安石,名人小故事
【拗相公】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三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
【清廉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不迩色】
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
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
【千锤炼】
王安石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
【囚首面】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酒色气】
相传苏轼有一日于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来: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垛外,
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轼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度和道: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诗颇感新鲜。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诗。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诗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
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
国有朝气方生机。
王安石不愧为推行新法有独创的宰相,一绝酒色财气诗引来了神宗皇帝的诗兴。当即,神宗皇帝吟道: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国家盛,
气凝大宋如朝阳。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王安石任宰相时,当时潮州(当今的广东)有位文人去拜访王安石,并要求王安石为他改诗,原诗是这么写王安石乌塘
王安石乌塘
的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一看这诗就笑了,明亮的月亮怎么会叫呢?黄狗怎么能卧在小小的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将这两句词改为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于情于理,那位潮州人看后笑笑,一言未发。王安石进拜宰相期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王安石两起两落,熙宁七年(1074年)年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为了疏解烦闷的心情,王安石游历南方,来到了潮州,他暂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庭院,里面的花开得很艳丽,有一个花农在忙碌着,王安石便询问花农:老农,这是在做干什么?花农回答:我在捉虫子。王安石就很好奇:你的花开得这么好,怎么还会有虫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