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新城白酒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洋河新城白酒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镇堪将天下醉,神州无处不销魂。” 千年酿酒古镇,酒都洋河位于宿迁市东南部,是宿迁中心城市的副中心,白酒酿造是洋河新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闻名于世的洋河酒厂坐落于城区中心。2011年4月29日成立以来,洋河新城以“壮大酒产业”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白酒产业发展,酿酒产业发展迅速。
一、发展状况
(一)酒业兴城,“梦”一般的洋河速度“一个梦想,两个梦想,三个梦想,十三亿个梦想”,正如蓝色经典·梦之蓝的这句广告语所言,近年来洋河也正以“梦”一般的速度强势崛起。洋河连续多年增速保持在年均50%以上,高出行业平均增幅近30个百分点,一举成为白酒行业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第三个销售超百亿的企业,基本形成了我国白酒业“苏酒”、“川酒”、“黔酒”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2年首次跻身于FT全球500强排行榜。
(二)品牌带动,中小企业锦上添花。洋河新城现有白酒酿造企业80余家,拥有白酒类注册商标667件,其中全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8件、市知名商标24件。如: “洋河” “蓝色经典”、“海之蓝”、“梦之蓝”、“敦煌”、“美人泉”、“贵人缘”、“苏洋”、“乾隆下江南”、“乾天”、“贵宾洋河”、“嘉宾”、 “洋府”、“御鼎香”、“苏誉”、“人生经典”、“九龙潭”、“卧竹”、“蓝色梦乡”等。2011年,中小白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15.2%;2012年上半年,中小白酒生产企业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19.2%。
附:中小白酒企业年营收入分布图
2009年,洋河镇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白酒酿造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012年洋河新城被省授予“宿迁市洋河酿酒产业集聚区”;2012年8月经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共同考评和审核,同意并正式授予“中国(宿迁)白酒之都”称号。
(三)厂城共建,配套产业发展迅速。紧抓洋河酒厂高速增长态势、技改扩建以及洋河新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契机。规划并启动建设了包装文化创意产业园,配套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彩印包装、玻璃、瓶盖等配套关联产业发展的工业产业体系,地方配套生产网络初步形成。落户洋河新城为洋河酒厂提供配套包装企业8家,其中投产企业3家,蓝色玻璃、盛禾包装、洋河包装福利厂;开工建设企业3家,宿迁金之彩、江苏金丰、江苏广联;即将开工企业2家,江苏彩虹、江苏华印。8家企业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3.8亿元,据预测,可满足洋河酒厂包装产品60%的需求。2011年酒类配套企业实现营业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16.3%,蓝色玻璃、洋河包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和6000万元。目前,盛禾包装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超1.5亿元;包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将有近10家规模以上包装企业。
附:投产三家企业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工人数(人) 2010年销售额(万元) 2011年销售额(万元) 2012年预计销售额(万元) 产品占洋河酒厂同类产品用量(%) 蓝色玻璃 286 9.3 820 6000 6000 10000 30-40 盛禾包装 72 4 251 —— 16000(含江阴产区) 20000 20 洋河包装福利厂 26 1.2 160 4000 5000 6000 70
附:洋河酒厂与其配套企业税收对比表
附:开工及即将开工的5家企业基本情况表表
年份 洋河酒厂税收(万元) 3家配套企业税收总和(万元) 2011 442300 650 2010 248400 580
企业名称 占地面积(亩) 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工人数(人) 预计产值(万元) 预计利税(万元) 宿迁金之彩 35 3 10000 350 20000 —— 江苏金丰 55 —— 15000 300 20000 1500 江苏广联 30 —— 5000 100 8000 1000 江苏彩虹 29 2 5000 300 15000 1200 江苏华印 45 5 15000 300 20000 2000
二、存在问题
(一)中小企业 “散、小、乱”,竞争不规范。洋河新城现有从事白酒生产的民营中小企业80家,多数企业生产分布散,规模小,品种品牌多,产品档次低,知名度不高,市场定位不清,产品概念、营销方式雷同,风格诉求高度重合,包装色彩趋于一致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终端的恶性竞争激烈,重战术、轻品牌的情况仍很普遍。这种只重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发展,不计成本、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实际上是以牺牲品牌为代价,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体科技水平较低,工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中小白酒企业存在着装备水平低,技术进步缓慢的问题。不少白酒企业设备老化,检测手段落后,粗放型生产,手工作坊式操作,拒绝尝试现代工业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手段,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