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消防部队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doc

发布:2018-10-28约3.8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强消防部队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思 考 在全国消防部队实施大教育大培训,推动学习型、 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的格局下,应把加强基 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改变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 的与大教育大培训要求不相适应环节,努力提高政工干部 思想和业务素质的工作放在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关键词消防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在全国消防部队推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消 防队伍建设的格局下,作为担负着组织、宣传、贯彻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培训官兵重任的基层政工干部而言, 其既是大教育大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与其它 岗位的人员相比,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更重、 要求更严。要保证大教育大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提 升消防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就应把加强基层政工干部 队伍建设、切实改变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与大教育 大培训要求不相适应环节、努力提高政工干部思想和业务 素质的工作放在各级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一、当前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公安消防部队 心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以及山东 会议、浙江会议的召开,将消防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地位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治工作的首位意识和“生命线” 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部消防局、省消防总队利用解放军 政治工作师资优势分别在南京政治学院和昆明陆军学院举 办了政工干部培训班,充分表明了各级党委对政工干部队 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尽管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政治工作和政 工干部队伍建设,但就基层部队而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层政工干部学历、知识结构不合理。以楚雄支 队为例,全支队现有的17名基层政工干部中,除两名指导 员具有正规大学学历外,其余都是部队培养成长起来的干 部。大多数都是昆明消防学校毕业后通过再教育进行知识 更新,经过武警学院或地方党校函授自学拿到了消防工程、 经济管理等大专或本科学历,没有一人具有政工或相近专 业的学历。相比防火、战训、后勤等岗位配备的干部多为 地方正规大学或武警学院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基层政 工干部首先在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上就已欠缺一筹,存在 先天不足。 二是少数基层政工干部摆错位、不务“政”。有的基层 政工领导是本单位的“书记”,负责或主持全面工作,但位 置摆不正,不能从宏观和全局上把握和谋划政治工作,不 会抓党委班子建设,不注重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而把 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业务工作上,没有发挥出党委书 记在政治工作中应有的作用。少数基层政工干部对政治工 作的地位和作用心有疑虑,使命感责任感淡化。有的认为 政治工作是一项繁琐费心的“苦差事”,嫌政治工作太清苦、 太枯燥乏味,不如防火灭火等业务工作容易出成绩,因而 不愿从事基层政治工作。有的虽已在基层政工岗位上,但 身子沉不下去,心放不下来,精力集中不了,缺乏政治工 作应有热情和事业心。 三是基层政工干部缺乏“阵地”意识,不能大胆地开 展工作。一些基层政工干部缺乏政治工作的“阵地”意识, 不会利用条例条令规定的政工阵地来幵展工作,不敢大胆 地提出图书室、荣誉室、倶乐部、黑板报、宣传栏等政工 阵地的建设要求,使政治工作的开展缺乏应有的载体和场 所,不能受到广大官兵的喜爱和欢迎,有时变成了军事、 业务工作的附属品。有的基层政工干部不敢大胆地、主动 地将政治工作的触角延伸到部队军事、业务等工作中,难 以为防火灭火中心工作提出建议,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政治 工作在防火灭火中心工作中的渗透和服务保障作用的发挥。 四是基层政工干部创新意识不强、转化能力欠缺。部 分基层政工干部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开展工 作的创新意识缺乏;有的“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 往往上级强调什么抓什么,上面检查什么突击什么,不善 于把上级指示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创造 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有的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多,因 循守旧的观念仍然存在,开展工作总强调老一套,不善于 发现、探索政治工作的新规律,也不善于经验总结,对如 何提高本单位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缺乏思考和研究, 工作抓不到点上。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宄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部分基层政工干部对政治思 想工作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存在着“重 军事业务、轻政治工作”的错误思想,认为政治工作就是 磨嘴皮子,派不上什么大用场,是软任务、软指标,难得 立竿见影,难得看出成效,可有可无。 二是选拔培养基层政工干部有偏颇。政治机关在基层 政工干部配备上缺乏远见,短期内频繁更换调整,没有充 分考虑到后备人选和开展政治工作的连续性,直接影响到 新生力量的培养和成长,使政工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