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

发布:2015-08-31约1.7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6号)和省厅〔20〕1号 首先通过各种会议渠道,使所有参与教师明确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使全体参与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持续改革是促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开展各类“洗脑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方面的主题培训和研讨会议,使全体参与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技术和方法。由此,通过观念更新,使全体参与教师统一思想,为下一步试点专业全面推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行政组织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校本研究,基于教研部门的指导,基于专业系的引领,基于教师团队的合作。 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一个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中层、各专业系中层。学校总课题组的所在工作机构设在学校的教务处。 在总课题组下设若干课改小组,课改小组以系为单位进行组建,每个课改小组负责本专业课程的调研、开发、汇报、评审、实施等。 每个课改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若干。课改小组组长可以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课改小组组员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部分是文化基础课教师。 第二步骤: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 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先进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启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构建,并在2011级新入学的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班级推行实施。 1、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与流程 (1)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前期调研,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2)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研分析,选聘10名以上该专业的实践专家,作为长期支持该专业建设的企业专家; (3)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依据; (4)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结合技工院校办学实际情况,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 (5)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结合技工院校实际师资水平和实训设施设备水平,以及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设计开发学习任务或学习情境; (6)根据前期完成的一体化课程及其相关的学习任务,开发编制相应的工作页、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源包; (7)邀请课程专家、政府主管领导、企业专家和课程开发人员,评审论证一体化课程及其相关学习资源包; (8)课程投入实施,总结、反思、改进; (9)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持续改进。 2、时间组织 对学校2个试点专业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按时间目标规划为:半年目标、一年目标、三年目标。 (1)半年目标(2011年2月至8月):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第一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2)一年目标(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实现第一学期课程修正完毕,第二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3)三年目标(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修正确立,六个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为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还需进一步确定各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每月、每周工作实施方案。每月确定课改月工作目标,月底汇报月工作成果;每周确保课改专门时间,供课改小组集中调研、研讨。 3、课程体系实施的行政组织 课程体系实施反映于持续改进,包括教务处的跟踪与监控,专业系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团队的总结、反思与改进。 教务处专职督导对一体化课程实施班级进行跟踪与监督,调查课程实施中所碰到的困难,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业系负责定期集体备课,研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方案。 教学团队每月总结反思课程实施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及时修正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骤:总结与推广(2013年12月—— ) 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一轮试点后,将组织实施后的评价、验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五、经费保障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同时涉及到企业调研、专家指导、人员培训、资料购置、实训基地改造与新建、一体化师资的长期培养等多方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将对试点专业进行的课程改革作为省级教研课题立项、申报,投入专项经费,制订相关政策,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