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中期报告.docx
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中期报告
背景:
失血性休克是由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的一种严重情况。早期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途径的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尚未有完整的研究报道。
目的:
本实验旨在比较不同途径的补液对失血性休克兔复苏效果的影响。
方法:
实验设计采用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将5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每组10只。所有兔子均在施行麻醉后切除左肾脏,然后注射地奈德(4mg/kg)诱导失血性休克。在休克状态下,不同的补液途径的组分别进行补液治疗:组1:静脉补液组;组2:骨髓腔内补液组;组3:腹腔腔内补液组;组4:直肠灌注补液组;组5:对照组,仅给予过量失血新鲜血液治疗。治疗后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各组的复苏情况,比较不同补液途径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效果。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各组在休克状态的生理参数差异不明显;治疗后静脉补液组和骨髓腔内补液组在恢复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方面效果较好,与对照组、腹腔腔内补液组和直肠灌注补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腔腔内补液组和直肠灌注补液组复苏效果不明显,恢复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肺部水肿等不良反应。
结论:
本实验表明,静脉补液和骨髓腔内补液对失血性休克兔的复苏效果较好,建议在临床应用中重点考虑。腹腔腔内补液和直肠灌注补液则需谨慎考虑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