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铅、锌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燃烧中和滴定法和硫酸钡重量法编制说明.doc
YS/T1115.4—202×
PAGE2
PAGE3
铜铅锌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燃烧中和滴定法和硫酸钡重量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12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3〕291号)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3年12月下达了计划号2023-1538T-YS《铜、铅、锌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燃烧中和滴定法和硫酸钡重量法》行业标准修订计划,项目完成时间为2025年4月23日。本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验证单位为: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紫金铜业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昆明治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1.2标准修订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一、总体要求”中明确了“(二)推进标准体系优化:加大修订力度,强化标准复审与标准修订工作的联动,鼓励对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整合修订”;“三、申报要求”中指出“(五)强化标准制修订协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重点》中提出“三、着力改革创新,增强标准化发展动力”,其中强调要“32.完善标准审评制度,加强标准复审工作,持续优化存量标准结构,实现标准体系动态维护”、“35.推进行业标准代号和范围清理确认工作”。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优化存量标准结构,以着力提升标准质量效益,并统筹标准制定与实施,广泛开展了铜、铅、锌原矿和尾矿相关行业标准的整理研究,在广泛开展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对YS/T1115-2016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14部分)、YS/T53-2010铜、铅、锌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共3部分)及YS/T952-2014铜钼多金属矿化学分析方法铜和钼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整合修订,将TS/T53及YS/T952相应部分整合入YS/T1115系列,并优化合并最终预计合并成10个部分。
对现有YS/T1115.9-2016《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和燃烧-碘酸钾滴定法》进行修订,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其他矿石方法进行有效整合,扩大方法的适用性。
1.3修订前后对比情况
本标准代替YS/T1115.9-2016《铜原矿和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9部分: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和燃烧-碘酸钾滴定法》。与YS/T1115.9-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1)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铜原矿和尾矿修改调整为“本文件适用于铜、铅、锌原矿和尾矿(含铜钼多金属矿)中硫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高频红外吸收法0.10%~10.00%;燃烧中和滴定法1.00%~40.00%;硫酸钡重量法0.10%~40.00%”(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
2)更改了高频红外吸收法的精密度数据(见4.7,2016年版的2.7);
3)更改了滴定方法原理,测定方法2由高频红外吸收法和燃烧-碘酸钾滴定法更改为燃烧中和滴定法(见第5章,2016年版的第3章);
4)增加了硫酸钡重量法的内容(见第6章);
5)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碳硫仪工作条件,附录B(资料性)方法1精密度原始数据,附录C(资料性)方法2精密度原始数据,附录D(资料性)方法3精密度原始数据。
1.4标准编制主要参加单位及任务分工
表1主要参加单位及任务分工
参加单位
任务分工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负责标准的工作指导、组织协调及编写的技术把关,以及样品收集、起草试验研究,数据处理;标准文本、试验报告和编制说明的撰写。
(一验单位)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试验方案和试验条件的验证;提供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数据;对标准文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