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制度.docx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管理工作。
3.基本原则
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综合治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和治安秩序。
二、消防管理
(一)消防组织与职责
1.成立消防领导小组
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班组长等为成员的消防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工作。
2.明确职责
-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工作,制定消防管理目标和措施,组织实施消防管理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设施。
-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消防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对违反消防规定的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施工班组长:负责本班组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本班组人员学习消防知识,遵守消防规定,确保本班组的施工区域消防安全。
(二)消防设施与器材管理
1.配备消防设施与器材
施工现场应按照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设施与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灭火器具箱、应急照明灯具等,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2.设置明显标志
消防设施与器材应设置在明显、便于取用的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严禁埋压、圈占、挪用消防设施与器材。
3.定期检查与维护
-建立消防设施与器材检查制度,定期对消防设施与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对消防设施与器材的检查和维护情况应进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消防设施与器材损坏或失效的,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1.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火灾的危险性和预防火灾的基本知识。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2.培训内容
-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火灾预防知识,如火灾的成因、预防措施等。
-消防设施与器材的使用方法,如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栓的操作等。
-火灾报警和初期火灾扑救知识,如如何拨打火警电话、如何扑救初期火灾等。
(四)防火措施
1.施工现场的布局
-施工现场应合理布局,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划分防火分区,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存放,并设置专门的储存库,储存库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电气设备管理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无漏电现象。
3.明火作业管理
-施工现场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区域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配备灭火器材和看火人员,确保动火作业安全。
-动火作业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消除火种。
4.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存放,严禁混存,储存库应设置通风、防火、防爆等设施。
-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火、防爆等措施。
5.季节性防火措施
-在高温季节,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防火检查,重点检查电气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在冬季,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用火、用电管理,严禁在宿舍内使用明火取暖,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应制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救援措施等。
2.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应急响应
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及时报警,并保护好现场。
三、保卫管理
(一)保卫组织与职责
1.成立保卫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