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乳化型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五 乳化型液膜分离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两种不同的乳化型液膜(I型和Ⅱ型)传质机理。
2) 掌握影响液膜传质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
3) 掌握液膜分离技术的操作过程。
4) 用液膜分离技术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以分离稀醋酸-水溶液为例
二、实验原理
所谓液膜,即是分隔两液相的第三种液体,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分隔另外两相液体,由于液膜的选择性透过,故第一种液体(料液)中的某些成分透过液膜进入第二种液体(接受相),然后将三相各自分开,实现料液中组分的分离。
根据液膜的形状,可分为乳状液膜和支撑型液膜。
乳化液膜是一种双重乳状液体系,它由两个不混溶相形成乳液,然后再分散在第三相(连续相)中而成。在这一体系中,膜溶液以薄膜形式存在并隔开料液相和反萃相,使萃取与反萃取过程在膜的两侧同时进行并相互偶合。乳化液膜由于其表面积大(约为60m2l/),厚度薄(约10pm),因而传质速度快,处理量大。
膜体系的分类:
1)按液膜的组成不同,可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油包水型,就是内相和外相是水溶液,而膜是油质的;水包油型,就是外相和内相是油质的,而膜是水质的,图2是这两种膜的示意图:
2)按传质机理不同,液膜还可分为有载体输送的液膜和无载体输送的液膜两种。
无载体输送的液膜(促进I型)指把活性剂加到有机溶剂或水中所形成的液膜。这种液膜是利用溶质或溶剂的渗透浓度差进行物质分离,渗透浓度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它可以用来分离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碳氢化合物,从水溶液中分离无机盐以及从废水中去除有机物等。
有载体输送的液膜(促进迁移II型)是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载体组成。其选择性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所加入载体的性能,载体在液膜的两个界面之间来回穿梭传递迁移物质,通过载体和被迁移物质的选择性反应,可以极大地提高被迁移物质在液膜中的有效溶解度,特别是通过不断地给载体输送能量,可以实现从低浓区向高浓区连续地迁移物质。
选择不同的膜体系,就可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高选择性的分离,特别是对稀溶液,它能使溶质在内相中得到高度浓缩而被分离、回收。
本实验为乳状液膜分离醋酸–水溶液。
由于处理的是醋酸废水溶液体系,所以可选用与之不互溶的油性液膜,并选用水溶液作为接受相。这样,先将液膜相与接受相(也称内相)在一定条件下乳化,使之成为稳定的油包水(W /O)型乳状液,然后将此乳状液分散于含醋酸的水溶液中(此处称作为外相)。这样,外相中醋酸以一定的方式透过液膜向内相迁移,并与内相反应生成而被保留在内相,然后乳液与外相分离,经过破乳,得到内相中高浓度的,而液膜则可以重复使用。
采用液膜分离有如下优点:集萃取与反萃取于一个过程中,可以分离浓度比较低的液相体系。
三、装置、流程及试剂
1. 装置及仪器
本实验装置包括1台高速分散均质机和1台可控硅直流调速搅拌釜。用高速分散均质机制备乳化液膜制备;用可控硅直流调速搅拌釜(传质釜)进行传质分离实验。实验中,将煤油乳化为液膜,分离稀醋酸-水溶液,用NaOH水溶液作为内相。
此外还需配备:
台秤(精确到0.1g):1台; 洗耳球:1只。 电光天平(精确到0.0001g):1台; 锥形瓶:(250ml 3只); 秒表:1只; 5ml刻度取样试管:20只; 500ml、250ml量筒各一个;100ml量筒2个; 5ml碱式精密滴定管:一个; 1000ml容量瓶:2个; 2ml移液管(2只);5ml移液管(2只) 其它:玻璃棒(1根),烧杯250ml(4只)
2. 实验流程参考图
1)有机相不需破乳分离回收的实验流程
2)有机相需破乳分离回收的实验流程
3.试剂
制膜试剂:煤油(工业级,500g),表面活性剂(分析纯),液体石蜡(工业级,500g),磷酸三丁酯TBP (化学纯);
内相试剂:NaOH(分析纯,1瓶)
料液:冰醋酸(化学纯,1瓶);去离子水,1桶;
酚酞指示剂(1瓶)
四、实验分析方法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外相中的HAc浓度,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显示滴定终点。
五、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操作要点
1.制乳过程
1)制液膜1#100克,组成:煤油82%,表面活性剂8%,液体石蜡10%;
制液膜2#100克,组成:煤油79%,表面活性剂8%,液体石蜡10%,磷酸三丁酯TBP 3%;
2)在250ml烧杯中加入液膜1#(组数为单数的同学)或2#(组数为双数的同学)100ml,然后在高速分散均质机10000-12000rpm的转速下滴加内相1.5mol/L的NaOH水溶液100ml(约1分钟加完),在此转速下搅拌6分钟,待成稳定乳状液后停止搅拌,待用;
注意:高速分散均质机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