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录配置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inux目录配置标准
Linux目录配置的依据:FHS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FHS)
主要目的是希望让使用者可以了解到已安装软件通常放置哪个目录下, 所以他们希望独立的软件开发商、操作系统制作者、以及想要维护系统的用户,都能够遵循FHS的标准。 也就是说,FHS的重点在于规范每个特定的目录下应该要放置什么样子的数据而已。 这样做好处非常多,因为Linux操作系统就能够在既有的面貌下(目录架构不变)发展出开发者想要的独特风格。
亊实上,FHS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一直再持续的改版的,FHS依据文件系统使用的频繁与否与是否允许使用者随意更改, 而将目录定义成为四种交互作用的形态,如下表:
上表中的目录就是一些代表性的目录
可分享的:可以分享给其他系统挂载使用的目录,所以包括执行文件与用户的邮件等数据, 是能够分享给网络上其他主机挂载用的目录;
不可分享的:自己机器上面运行的设备文件或者是与程序有关的socket文件等, 由于仅不自身机器有关,所以当然就不适合分享给其他主机了。
不变的:有些数据是不会经常变动的。 例如函数库、文件说明文件、系统管理员所管理的主机服务配置文件等等;
可变动的:经常改变的数据,例如登录文件等。
根目录 (/) 的意义与内容:
根目录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目录,因为不但所有的目录都是由根目录衍生出来的, 同时根目录也与开机/还原/系统修复等操作有关。 由于系统开机时需要特定的开机软件、核心文件、开机所需程序、 函数库等等文件数据,若系统出现错误时,根目录也必项要包含有能够修复文件系统的程序才行。 因为根目录是这举的重要,所以在FHS的要求方面,他希望根目录不要放在非常大的分区内, 因为越大的分区会放入越多的数据,如此一来根目录所在分区就可能会有较多发生错误的机会。 因此FHS标准建议:根目录(/)所在分区应该越小越好, 且应用程序所安装的软件最好不要与根目录放在同一个分区内,保持根目录越小越好。 如此不但效能较佳,根目录所在的文件系统也较不容易发生问题。
目录 应放置文件的内容 /bin 系统有很多放置执行文件的目录,但/bin比较特殊。因为/bin放置的是在单人维护模式下还能够被操作的指令。 在/bin下面的指令可以被root和一般账号所使用,主要有:cat, chmod, chown, date, mv, mkdir, cp, bash等等常用的指令。 /boot 这个目录主要在放置开机会使用到的文件,包括Linux核心文件以及开机菜单与开机所需配置文件等等。 Linux kernel常用的文件名为:vmlinuz,如果使用的是grub这个开机管理程序, 则还会存在/boot/grub/这个目录! /dev 在Linux系统上,任何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这个目录当中的。 只要透过存取这个目录下面的某个文件,就等二存取某个设备。 重要的文件有/dev/null, /dev/zero, /dev/tty, /dev/lp*, /dev/hd*, /dev/sd*等等 /etc 系统主要的配置文件几乎都放置在这个目录内,例如人员的账号密码文件、 各种服务的初始文件等等。一般来说,这个目录下的各文件属性是可以让一般使用者查阅的, 但是只有root有权利修改。FHS建议不要放置可执行文件(binary)在这个目录中。
比较重要的文件有: /etc/inittab, /etc/init.d/, /etc/modprobe.conf, /etc/X11/, /etc/fstab, /etc/sysconfig/ 等等。 /home 这是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home directory)。新增一个一般使用者账号时, 默认的用户家目录都会规范到这里来。比较重要的是, ~:代表目前这个用户的家目录 /lib 系统的函数库非常的多,而/lib放置的则是在开机时会用到的函数库, 以及在/bin和/sbin下面的指令会调用的函数库而已。 /media media是“媒体”的英文,这个/media下面放置的就是可删除的设备! 包括软盘、光盘、DVD等等设备都暂时挂载于此。常见的文件名有:/media/floppy, /media/cdrom等等。 /mnt 如果想要暂时挂载某些额外的设备,一般建议可以放置到这个目录中。 在早时候,这个目录的用途与/media相同!只是有了/media之后,这个目录就用来暂时挂载用了。 /opt 这个是给第三方软件放置的目录。 /root 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之所以放在这里,是因为如果进入单人维护模式而仅挂载根目录时, 该目录就能够拥有root的家目录,所以我们会希望root的家目录与根目录放置在同一个分区中。 /sb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