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001].docx
7.1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1有多少张贴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7.1有多少张贴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有多少张贴画”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二年级学生对数数、计数和简单的加减法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之前的课程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数数、计数以及基本的加减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活动来理解数学概念。学习风格上,大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学习,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数学概念时遇到困难,尤其是在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例如,在解决“有多少张贴画”的问题时,他们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者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出现错误。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时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表达。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白板或黑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
-课程平台:电子教科书、在线学习平台(供学生预习和复习使用)
-信息化资源:数学教学软件、互动白板软件、数学故事动画视频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直观教具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幅贴画,询问学生:“你们喜欢贴画吗?你们能数一数这幅贴画上有多少张贴画吗?”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数、计数和简单的加减法知识,强调这些知识在本节课中的应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如何通过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来计算贴画的总数。例如,如果一幅贴画上有5张贴画,另一幅上有3张贴画,我们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总共有多少张贴画。
-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如何使用加法来计算贴画的总数,如:“如果有5张贴画,我们再拿3张贴画,那么总共有多少张贴画?”
-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如:“如果这里有5张贴画,还有2张贴画放在桌子上,你们能告诉我总共有多少张贴画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分发一些贴画卡片,让学生自己数一数手中的贴画数量,然后尝试将不同的贴画数量进行组合,用加法计算总数。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巡回指导,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通过数数和简单的加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通过数数和加法来计算贴画的总数,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有用吗?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哪些问题呢?”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如书籍、玩具等,用今天学到的加法知识来计算它们的总数,并且记录下来明天上课分享。”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力,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贴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顾之前的数学知识。
(2)新课呈现环节: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来介绍如何使用加法来计算贴画的总数,并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参与其中。
(3)巩固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4)课堂总结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数游戏:设计一些数数游戏,如“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
-数量关系图:制作或使用现成的数量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