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历史渊源、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内涵,为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包括其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和代表性流派。接着,从舞蹈动作、音乐、服饰、道具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随后,探讨了审美价值,包括审美情感、审美意境和审美观念。最后,结合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舞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本文以中国古典舞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古典舞审美特征的深入剖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形成背景和演变过程。其次,从艺术形式、审美价值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最后,结合当代舞蹈艺术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渊源
1.1中国古典舞的形成背景
(1)中国古典舞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密切相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舞蹈形式。例如,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遗址出土的骨笛,被认为是古代祭祀仪式中使用的乐器,同时也与舞蹈活动有关。到了夏商周时期,宫廷舞蹈逐渐兴起,形成了以“巫舞”为代表的舞蹈形式。据《周礼》记载,当时宫廷设有专门的舞官,负责编排和表演舞蹈。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舞蹈传入中原,与本土舞蹈相融合,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舞蹈风格。
(2)唐宋时期,中国古典舞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舞蹈艺术得到了皇室的重视和扶持,舞蹈成为宫廷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舞蹈以“健舞”为主,如《霓裳羽衣舞》等;宋代舞蹈则以“柔舞”为主,如《六幺舞》等。此外,民间舞蹈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采茶舞》、《花灯舞》等。这些舞蹈形式在民间流传广泛,对后世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史料记载,宋代宫廷舞蹈《六幺舞》的表演者中,有来自民间的舞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民间舞蹈对宫廷舞蹈的渗透和影响。
(3)明清时期,中国古典舞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舞蹈艺术在形式、技巧和审美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宫廷舞蹈以“宫廷雅乐”为主,如《太平春舞》等;清代宫廷舞蹈则以“宫廷戏曲”为主,如《满江红舞》等。此外,民间舞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龙舞》、《狮舞》等。这些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祈求吉祥的重要活动。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宫廷舞蹈《满江红舞》的表演者中,有来自民间的舞者,这也体现了民间舞蹈对宫廷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在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为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远古的祭祀舞蹈到现代的舞台表演,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的兴起,舞蹈开始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中的《关雎》、《采蘩》等舞蹈作品,它们以简洁的动作和古朴的音乐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风貌。
(2)汉唐时期,中国古典舞达到了一个高峰。汉代宫廷舞蹈以《七盘舞》、《长袖舞》等为代表,展现了汉代帝王的威仪和女性的柔美。唐代舞蹈则更加丰富多彩,如《霓裳羽衣舞》、《胡旋舞》等,这些舞蹈吸收了西域舞蹈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唐玄宗李隆基本人也是一位舞蹈爱好者,他亲自编排了《霓裳羽衣舞》,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3)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舞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宋代舞蹈以柔美著称,如《六幺舞》、《剑器舞》等,这些舞蹈在宫廷和民间都有表演。元明清时期,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相互影响,如《满江红舞》、《十八学士》等,这些舞蹈不仅继承了前代舞蹈的精华,还融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舞蹈风格。在这一时期,中国古典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为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中国古典舞的代表性流派
(1)中国古典舞的代表性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昆曲舞、京剧舞、身段舞和民间舞等。
昆曲舞起源于明代,以昆曲为基础,其舞蹈动作优雅、流畅,讲究“圆、曲、轻、柔”。昆曲舞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长生殿》等,这些作品中的舞蹈段落不仅展现了昆曲的优美唱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