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间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主 题:时间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12时计时法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还算轻松一点。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学情—1.2.3)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任务:(依据教学目标—1.2.3)
1. 了解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落实目标1)
2. 掌握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落实目标2)
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落实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不要写成教学实录)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我国幅员辽阔,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日出作对比,引出时间。
(完成目标一)
了解不同地区时间的差异,获取有价值信息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活动一:
1.小兰所在学校北京启明小学上课时间表和古丽所在学校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时间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
1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角色扮演:
小兰说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小时的大课间,然后上六节课。
古丽说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小时的课外活动。
然后我根据这些信息制作出了新疆民族小学的课程表。
(评价目标二)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环节三
课堂练习
(20分钟)
1.小组PK:
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准,并说出解题思路。
小明家到姑妈家40千米,小明早上9时10分从汽车站出发,9时50分到达,汽车每分钟能行驶多少千米?
9时50分—9时10分=40分
40÷40=1(千米)
答:汽车每分钟行驶1千米。
2.三(2)班同学参加植树,从早上7:15开始,10:15结束,如果平均每小时植树8棵,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
10时15分-7时15分=3时
8×3=24(棵)
答:一共植树24棵。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同时课件展示。
(完成目标三)
(评价目标三)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