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设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PCB的设计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赵俊锋: tg088@163.com
赵志宏:stuzhaozhihong@
2012.6.3
——增强抗干扰及稳定性篇
主要内容
一、布局
三、电源及地线的设计
四、高速信号线的设计
五、差分线的设计
七、去耦及滤波
八、多层板的设计
六、过孔及铺铜
二、布线
一、布局
布局原则:
核心器件优先摆放
接口和端子靠PCB边缘摆放
强弱电分开摆放,并保持足够的绝缘
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尽量分开摆放
主要通信器件靠近摆放
远离热源
一、布局
核心器件:DSP28335
端子:继电器接口,光纤口,网口,485接口
主要通信器件:DSP与AD7656,DSP与RAM
需要隔离器件:光耦DI/DO,RS485
高速通信器件:DSP与RAM
一、布局
一、布局
一、布局
二、布线
布线原则:
优先布置关键信号线,总线、AD部分…
双面板注重考虑电源与底线的布置
顶层与底层信号线垂直布置
晶振附近应铺地,尽量不布置信号线
二、布线
三、电源及地线的设计
1,线性调压与斩波调压,7812,LM1085,LM2596…
2,MCU使用官方推荐电源芯片,DSP
3,电压监测芯片
4,关键器件供电注重滤波,PLL,RAM,Flash,AD
5,数字地与模拟地分离,PLL地与数字地分离
6,内电层分割技术
线性调压电路设计简单,输出电压噪声小,但是电压差较大时功耗较大;斩波调压一般需要外接电感,输出效率高,但含有斩波噪声,一般输出需要设计滤波电路。
加入电压监测芯片,当供电发生故障时及时复位控制系统,防止事故扩大。
PLL,FLASH,AD供电着重滤波,数字地与模拟地分离。
三、电源及地线的设计
内电层分割技术
三、电源及地线的设计
总线的设计
四、高速信号线的设计
主要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以及各种通讯总线,布线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等长,不宜过长,蛇形走线
2,远离干扰源,如过孔,电感等
3,总线下面尽量不放置元器件
4,加入排阻或缓冲器增强信号匹配
5,总线应远离晶振,不要从晶振下穿过
四、高速信号线的设计
五、差分线的设计
通过比较两根信号线的电平差来判别是逻辑“1”还是“0”,承载这对差分信号的引线就是差分信号线。为了保证差分信号的传输,差分信号线应保持平行,线宽、间距保持不变。
典型的应用有RS485
+2V~+6V表示“1”,- 6V~- 2V表示“0”。
六、过孔及铺铜
过孔包括通孔、盲孔和埋孔。
过孔应尽量远离重要的芯片,特别是在芯片下面尽量少打过孔。电源线的过孔应比信号线的过孔孔径大。
铺铜可以增强PCB抗干扰能力,对电源的传输有较大帮助,在PCB加工前,应给PCB铺铜。
补泪滴,补泪滴可以加固焊盘,并且对信号传输有帮助,减少干扰。
六、过孔及铺铜
六、过孔及铺铜
七、去耦及滤波
由于PCB上供电线路的寄生阻抗有可能产生电磁干扰,应采用去耦电容。一般平均每1~3个IC加入去耦电容,且靠近IC摆放。
去耦电容一般由容量一大一小两电容并联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可以稳定直流电压,而小容量电容滤除高频分量。
对关键供电电路应加入LC滤波器,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如PLL等。
八、多层板的设计
对于复杂的和对电磁兼容要求较高的PCB设计,一般采取多层板的设计方法。
由于多层板有独立的电源层及地层,且可以内电层分割,其信号完整性优于双面板。
最后,推荐一款很好的画原理图和PCB软件Altium Designer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hat’s all!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