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被反演方法的古气候要素定量化现代数据检验-第四纪研究.PDF

发布:2018-02-15约4.3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6卷 第 3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36, No.3   2016年 5月 QUATERNARY SCIENCES May,2016 - - - doi:10.11928/j.issn.10017410.2016.03.02 文章编号 2016)0352010 植被反演方法的古气候要素定量化:现代数据检验 ①② ③ ① ① ② ①② 吴海斌  罗运利  姜文英  李 琴  孙爱芝  郭正堂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① ② 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摘要  气候要素的定量化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方向。为了充分考虑环境条件(如大气 CO 浓度)对植被生长的 2 影响,利用孢粉数据更加准确的重建古气候要素,尤其是与现代气候条件具有很大差异的冰期气候要素,我们对 第一代植被反演方法进行了改进,增强了植被类型的模拟,并利用转换矩阵实现了模型模拟植被类型和孢粉的生 物群区类型的对接。将新方法运用于东亚季风区古气候要素的定量化重建,利用我国现代表土孢粉的生物群区 化数据和气候实测资料,对植被反演方法重建的气候要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演植被类 型,并重建各气候要素;其中,最冷月温度、生物有效积温(>5℃)、有效湿度、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重建值与实测 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089、082、089和094,均在显著相关的水平上。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古气 候要素的重建,为下一步更好揭示东亚季风气候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主题词  植被反演 孢粉 生物群区 BIOME4 定量重建 东亚季风 中图分类号    P532,Q9145,Q944571    文献标识码  A 利用转换函数[23,24]、现代类比法(也称最佳类比 1 引言 [25] [26,27] [28] 法) 、趋势面分析 和共存分析 等方法,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中, 建立了孢粉记录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化关系,初步实 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不 现了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区域的温度、降水等气候 [1] 要素的定量化重建[19,29~35]。 确定性,是古全球变化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 。由 于气候器测记录历史有限,定量的连续器测资料不 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 过一百多年[2],因此难以反映地球气候系统在不同 得长足的进展。通过开展东亚不同区域的表土花粉 [5,36,37] 研究,建立了花粉- - 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全面理解, 气候转换函数 、气候 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