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docx

发布:2025-02-06约1.5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研究报告

PAGE

1-

中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第一章行业概述

1.1行业定义及分类

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是指从事电子式有功电度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集合。该行业的产品主要用于测量电能消耗,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商业和家庭等领域。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技术含量较高,涉及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其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市场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最后,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品牌竞争并存。

电子式有功电度表按照测量原理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大类。直接式电度表直接测量电流和电压,通过测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来计算电能消耗。间接式电度表则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出电能消耗。按照安装方式,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电度表通常安装在电力系统的固定位置,如变电站、配电室等;移动式电度表则便于携带,适用于现场测量和临时用电场合。

电子式有功电度表按照功能和应用场景又可分为标准型、智能型、多功能型等。标准型电度表主要满足基本的电能计量需求,具有可靠的计量性能和稳定的运行寿命。智能型电度表则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如远程抄表、数据通信、事件记录等,能够满足用户对电能管理的更高要求。多功能型电度表则集成了标准型和智能型的功能,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产品结构和功能将不断优化和升级。

1.2行业发展历程

(1)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电能计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当时,国内主要依赖进口电度表,市场规模较小。1985年,我国首台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在杭州电子仪器厂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起步。随后,国内企业纷纷投身于电子式有功电度表研发和生产,逐步打破了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据统计,到1990年,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市场规模达到1.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

(2)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电力需求的持续扩大,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00年,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市场规模达到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一时期,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产品。例如,深圳南瑞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SCT-1000型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力系统。此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发展。

(3)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智能电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具有远程抄表、数据通信、事件记录等功能。2015年,我国智能电表市场规模达到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智能电表市场,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此外,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出口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18年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1.3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和智能化升级。例如,《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电力行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关于推进电能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政策为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对于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给予了重点关注。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国际贸易政策也对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针对国外市场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市场方面,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些政策环境为电子式有功电度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章市场发展前景

2.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预测

(1)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子式有功电度表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25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为8%。这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