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doc

发布:2016-10-15约2.24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 制 说 明 《技术规范》编写组 二〇一五年月 目 次 《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 项目背景 1 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委综合[2014]51号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划编号的《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2 编制单位 本规范由由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并在有关设计研究单位、钢铁冶金企业等单位的协助下进行编制。 3 主要工作过程 (1)根据国家标准委国标委综合[2014]51号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和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钢标委[2014]21号《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成立了标准编写组。 (2)2014年9月~2014年10月,确定标准范围、要素和标准结构,并编制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标准章节的起草人员和完成时间。 (3)2014年11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鞍山市主持召开《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等21项节能、节水国家标准计划落实会。会议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初步确定了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验证单位和工作进度。 (4)2014年12月~2015年1月,完成调研论证工作,组织标准的有关调研工作,发放市场调研表,收集好有关信息,论证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和方法等内容。执笔人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组织调查工作。 (5)2015年2月~2015年3月,主编单位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并会同参编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完成标准文本的初稿。 (6)2015年4月,完成本标准验证工作。标准初稿完成后,面向全国用户筛选济钢、钢开展本标准的验证工作。 (7)2015年5月,完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工作。 (8)2015年6月,编写组进行征求意见工作,发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在网上公示,并发送国内有关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编写组收集并汇总各方面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并形成最终的送审稿。 二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原则 1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 制定标准的原则 (1)规范性 本标准的起草按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 (2)一致性 本标准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充分考虑有关国家标准、文件对生产和节能的要求和规定,提出的参数选择、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和运行指标,并为建设、运行维护和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3)适用性 充分考虑现有工艺及发展现状,制定与要求相适应的条款。 (4)可操作性 结合我国的生产现状和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标准文本对技术和运行技术指标做了基本要求,各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的生产技术水平适当提高指标,以便使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 (5)先进性 本标准将济钢国际国内相关生产企业近年来对方面的成熟经验做法融入其中,确保本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的先进性。 三 采标情况 目前与相关的现行国际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有重点侧重于技术的节能措施和效果评价。因此确立本标准部分参照YB/T 4255-2012中的相关内容制定。 四 标准主要内容 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373 363 373 369 358 济钢320m2烧结机 373 402 375 306 204 沙钢3#烧结机 380 391 388 320 228 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 经过对济钢400m2烧结余热利用、320m2烧结余热利用、莱钢2X265m2烧结余热利用、泰钢烧结余热利用、南钢2X220m2烧结余热利用及镔鑫265m2烧结汽拖工程进行调研,本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六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 七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八 标准水平建议,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技术是钢铁冶金行业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对我国钢铁冶金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标准创造性的对技术的工业应用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可科学、简单、可控、直观的评价技术的工业应用效果。本标准的制定将利于该技术在我国及至世界钢铁冶金行业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会更大的降低我国钢铁冶金行业的总体能源消耗、减少大气污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钢铁冶金行业的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