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 .pdf
2.术语定义及通用规定
水利工程:指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各类工程,
包括水库、水闸、引水渠道、灌溉工程、防洪工程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风险等级,对工程进
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
隐患排查治理: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系的检查,发现潜
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双体系方案:指在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过
程中,同时考虑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两个方面,形成一个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的体系。
通用规定:本文档中涉及的与水利工程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利工程类型和规模,结合相关
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各
级水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水利工程安全工作的领导,确保各
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1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方法:描述用来评估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的各种方法,比
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等。
风险指标及其权重:说明如何识别和确定风险指标,以及它们在
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风险分级标准:界定不同等级的风险标准,极中风险、低风险和
无风险级别。
风险管理策略:概述如何整合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形成水利工程
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体系。
每个子标题下可以进一步展开内容,以详细阐述水利工程安全风
险的全貌。记得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规
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2分级管控
根据工程规模、类型、水文条件、结构特点、运行工况、维护状
况等因素,设置不同风险等级标准,并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工程所属
风险等级。
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明确对应每级风险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主
体。标准需要考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并定期
review和更新。
特高风险工程:由国家或者省级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实行“专管
专责特管机制,配备专人、专职、专项经费,并建立健全专项管理
制度。
高风险工程:由省级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实行“层级管理,下行
监督”机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配备相关人员和经费,制定和实施具
体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中风险工程:由县(市,区)级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实行“定点
监管,重点检查”机制,督导单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开展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低风险工程:由企事业单位自行负责,需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
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定期向上级安全主
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根据风险等级分别制定不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资源高效配置,
达到风险有效控制的目的。
风险等级二:强化检测、专项巡查、风险应急预案库测制定、24
小时值班值守等
建立健全分级监管体系,加强对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
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健全评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完善和改进。
2.3隐患排查
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安全规定,将隐患分为重大隐患、较大隐患
和一般隐患三类,分别对应不同的预警级别和处理优先级。
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机制,设立隐患自查、班组检查、专业检查、
综合检查等层次,落实“按周排查、按月总结、按季分析、按年修订”
的检查周期。
根据隐患的类别,采用针对性的检查方法和工具,如利用遥感、
无人机技术进行大范围区域排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精密仪器隐患检
测。
对于发现的所有隐患,应立即填写隐患登记表,明确隐患的类型、
位置、程度、影响范围及紧急程度。
确定隐患报告流程与响应机制,对于一般隐患,应立即组织修复;
对于紧急或重大隐患,实行紧急撤离与报告,并及时采取强制措施进
行治理。
根据隐患的评估结果,制定详细和有效的治理方案。对于重大隐
患,需进行专家论证,确立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主体。
治理工作应严格按照治理方案执行,并在治理过程中实施全过程
监控,确保问题和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完成隐患治理后,需进行复查验证,确认隐患确实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