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林业局职工医院(153035)刘洪珍
摘要: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处切除子宫体,保留健康宫颈的手术。它是子宫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半个多世纪以来,鉴于手术技术的进步和麻醉学的发展,尤其是顾虑到残留正常宫颈并不能排除日后发生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于是次全子宫切除术渐被全子宫切除术所代替。但随着医学的蓬勃发展,宫颈/阴道细胞学广泛普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加上阴道镜的发展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全子宫切除术已不再是预防宫颈癌的惟一手段。而次全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健康宫颈,同时保留了宫颈在调节机体内分泌中的一定作用,术后宫颈仍可分泌粘液,阴道长度保持不变,无宫颈切除后的阴道瘢痕等,使性生理功能如同术前或好于术前,从而有利于妇女术后心身健康。
关键词: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是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处切除子宫体,保留健康宫颈的手术。它是子宫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半个多世纪以来,鉴于手术技术的进步和麻醉学的发展,尤其是顾虑到残留正常宫颈并不能排除日后发生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于是次全子宫切除术渐被全子宫切除术所代替。但随着医学的蓬勃发展,宫颈/阴道细胞学广泛普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加上阴道镜的发展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全子宫切除术已不再是预防宫颈癌的惟一手段。而次全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健康宫颈,同时保留了宫颈在调节机体内分泌中的一定作用,术后宫颈仍可分泌粘液,阴道长度保持不变,无宫颈切除后的阴道瘢痕等,使性生理功能如同术前或好于术前,从而有利于妇女术后心身健康。加上手术简单易行、安全等优点,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又得到新的评价。如近年瑞典报道678例子宫切除术中。次伞子宫切除术占21 %,澳大利亚则强调对每位患者都要讲明宫颈去留的利弊,并尊重患者的决定。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最大的担心是日后发生宫颈残端癌,但现已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很低,不高于未切除子宫的患者。有报道术后10年宫颈癌的危险性为0.5%~1.0 %(以往文献为0.2%~4%),而Storm(1992)报道1 104例此术术后仅发生2例宫颈癌,1例宫体癌,其总危险未超过0.3 %。然而,虽然宫颈残端癌发生率不高,但术后仍需长期细胞学随诊,对医生与患者来说是一种负担。另外,子宫肌瘤是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次全切留下宫颈,也意味着留下了日后发生宫颈肌瘤的可能,且留下的宫颈日后仍有发生糜烂、炎症、息肉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从患者实际出发,权衡次全子宫切除的利弊,个体化对待。
有一种说法,如果术者全子宫切除的技术熟练,不必担心伤及输尿管,即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一样安全。然而,英美等国家泌尿道损伤仍是子宫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医疗纠纷,损伤率为0.5%~3 %,瑞典为1%。且此危险基本都发生于全子宫切除术中,未见于次全子宫切除术者。其次,术后并发症也为全子宫切除术者多,尤其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肉芽肿发生率高达21%等。所以,次全子宫切除术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术前评估
(一)宫颈健康
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切除宫体而保留宫颈,因此保留的宫颈必须健康。在术前应治愈急、慢性宫颈炎,术前3个月应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对涂片异常者进行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宫颈多点活检加宫颈管搔刮行病理学检查,排除隐匿性癌肿。
对有慢性宫颈管炎症不便治疗、宫颈增粗者,或者近绝经期(50岁左右),宫颈鳞-柱状上皮移行区向宫颈管内上移,不便宫颈癌发生后随访者,应建议行全子宫切除术,或行次全子宫切除后将子宫颈管鳞-柱状粘膜旋切去除。但无论如何,对宫颈去留的利与弊,应向患者阐明清楚,让患者自己作出决定。
(二)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肌瘤是目前子宫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子宫肌瘤异常子宫出血比较常见,因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受雌激素过度刺激而增厚,此外又有伴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故术前3个月对异常子宫出血,包括非肌瘤患者,应行子宫内膜刮取活检(必要时分段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
子宫肌瘤生长加速伴疼痛,或伴子宫出血,尤其绝经后患者,应想到子宫肌瘤肉瘤变性的可能性。术前应向家属说明其恶性变的可能及其相应处理(详第10章第一节 子宫肌瘤挖除术)。前已述及,子宫肌瘤患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的宫颈日后有再发肌瘤的可能性及需再开腹手术。对此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以知情同意。
二、适应证
1.凡子宫体良性病变,宫颈健康或治疗后健康,患者较年轻(le;45岁)或在50岁以内,有条件进行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者。
2.严重盆腔粘连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或其他慢性炎症及以往盆腔手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