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_民族舞蹈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特色。本文旨在探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对不同民族舞蹈的研究,分析其舞蹈形式、音乐、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特点,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在历史变迁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论文从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为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舞蹈作为人类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同化、商业化等。因此,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舞蹈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二是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三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四是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融合。
第一章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1)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我国,舞蹈起源于劳动生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表达和审美娱乐的形式。古代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舞蹈的记载,如《大夏》、《咸池》等。这些舞蹈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活的崇拜和对神灵的祈求。在民间,舞蹈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丰收庆典、婚礼仪式等场合都有舞蹈表演。
(2)不同民族、地域的舞蹈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汉族的戏曲舞蹈、民间舞蹈,以优美、抒情、典雅著称;蒙古族的摔跤舞、马背舞,豪放、粗犷、奔放;藏族的锅庄舞、弦子舞,热情、奔放、神秘。这些舞蹈不仅体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还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
(3)民族民间舞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保护。舞蹈家们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如《草原之夜》、《黄河颂》等。同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民族民间舞蹈也不断吸收外来舞蹈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民族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丰富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内涵,也为世界舞蹈艺术作出了贡献。
第二节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1)民族民间舞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现有民族民间舞蹈近万种,其中汉族舞蹈有2000余种,少数民族舞蹈则有3000余种。这些舞蹈不仅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还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以汉族的戏曲舞蹈为例,其舞蹈动作、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汉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色。
(2)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体现在舞蹈形式、音乐、服饰、道具等多个方面。以藏族的锅庄舞为例,其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感强,音乐旋律悠扬动听,服饰色彩鲜艳,道具如彩带、手鼓等,都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神灵的崇拜。据统计,锅庄舞的舞蹈动作有400多个,音乐节奏有20多种,充分展示了藏族舞蹈的丰富内涵。
(3)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如汉族的昆曲舞蹈、京剧舞蹈,具有典雅、细腻、含蓄的特点;而维吾尔族的刀郎舞、哈萨克族的草原舞,则充满豪放、热情、奔放的气息。这些舞蹈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不仅丰富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多样性,也为世界舞蹈艺术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例如,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舞蹈家杨丽萍执导的《孔雀舞》惊艳世界,展示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第三节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变迁
(1)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的冲击,许多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面临着传承危机。据调查,我国已有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面临失传的危险。以蒙古族的马背舞为例,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传统舞蹈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马背舞的传承人数逐年减少。
(2)尽管面临挑战,但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自2006年起,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战略,设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云南省为例,该省已成功申报了5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多个民族民间舞蹈项目。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