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前两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
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2.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曾立石刻:“尊卑贵贱,不逾次行。......端直敦忠,事业有
常。”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文书《为吏之道》要求官员“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以忠为干,慎前
虑后”。这表明秦朝统治者
A.注重构建政治道德秩序B.在治国实践中突出君主独尊
C.传承先秦时期尊卑理念D.试图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3.某学者认为,“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法
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设监御史纠察朝廷百官B.东汉初年三公权力日益强化
C.汉武帝时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D.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走向成熟
4.元朝时期,统治者决议“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确定了宋、辽、金三朝独立成史的原则,修
正了南北朝修史时出现的“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谓南为“岛夷”的弊病。在对三朝历史编纂中,力
图用相似的篇幅设置来记录三朝历史发展进程,负责编纂的史官也来自不同民族。这反映出元朝
A.“大一统”的政治意识得到强化B.边疆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C.开创了为少数民族修史的先例D.民族交融缓和了社会矛盾
5.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A.很多人开始喜欢西方生活方式B.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6.清末新政时期,民间传言四起,“新政乃清政府奉列强旨意为洋化中国而举办”“新政是专与人
民为难的害人之举”等言论传播尤其广泛。这种现象反映出
A.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国人有强烈的排外落后意识
C.清政府的政治威信在逐步丧失D.新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7.经过三年努力,商务图书馆于1907年出版发行了《日本法规大全》(80册)。该书一上市便得到社会
追捧,当时国内各个公共机关都订购了这套书。这表明
A.政治变革推进新学传播B.民主法治成为民众共识
C.改良思潮引领社会主流D.专制制度受到广泛冲击
8.《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书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
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
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
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先后组织了大批民主人士下乡参观土地改革。民主人士下乡以后,由于亲
眼看到了农民因受地主压迫而贫困,所以他们“把农民的问题看成自己的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随
同农民与地主进行斗争”。据此可知,这一做法
A.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完成B.增强了民主人士的政治认同感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探索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10.农业在西亚地区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为该地区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
公元前5000前后,东亚和中美洲地区的农业也得以传播开来。下列有关世界农业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B.农业起源是三个地区不断交流的结果
C.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D.人类从食物生产者转变为食物采集者
11.1911年,美国考古学家宾厄姆发现了安第斯高峰之间遗存的印加古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