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常见症状鉴别诊断.ppt

发布:2018-10-25约6.25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 王浩 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欲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一种上腹部特殊不适的感觉。 呕吐是胃内容物或部分小肠内容物不自主地经贲门、食管逆流出口腔的现象。 病因与发生机制 2.其他系统疾病 (1)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尿路结石、盆腔炎等。 (3)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中枢性呕吐 1.颅内压增高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等。 (2)脑血管病:如脑出血等。 (3)颅脑外伤:颅内血肿等。 (4)脑肿瘤。 2.药物或化学毒物的作用:如洋地黄中毒等。 3.其他:如妊娠、低钠血症等。 三、前庭功能障碍性呕吐:如晕动病等。 四、神经官能症性呕吐:如胃神经官能症等。 临床表现 恶心时多伴有皮肤苍白、流涎、出汗、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呕吐后,常有轻松感。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恶心、呕吐,多伴有腹痛、腹泻。 幽门梗阻引起者,其呕吐物为大量酸臭味的隔宿食物,不含胆汁,多伴有上腹胀痛,呕吐后可缓解。 颅高压者引起的呕吐呈喷射性、较剧烈且多无恶心先兆,吐后不感轻松,可伴剧烈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 前庭功能障碍引起者则多伴有眩晕及眼球震颤。 神经官能症性呕吐与精神或情绪因素有关,常无恶心先兆,食后即吐,吐后可再进食。 剧烈、频繁的恶心、呕吐,可引起胃及食管粘膜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可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呕吐可致营养不良。儿童、老人和意识障碍者,易导致肺部感染、窒息。 伴随症状 1、呕吐物为大量酸臭味的隔宿食物,不含胆汁。提示幽门梗阻。高位肠梗阻引起者常伴有胆汁;呕吐物含多量胆汁提示梗阻平面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低位肠梗阻引起者可伴有粪臭味。 2、伴腹泻:急性胃肠炎等。 3、伴右上腹痛、发热、寒战、黄疸:胆囊炎胆石症等。 4、喷射性呕吐伴头痛:颅高压等。 5、伴眩晕及眼球震颤:前庭功能障碍等。 6、育龄妇女呕吐伴停经,且呕吐多发生在清晨,多系妊娠反应。 腹泻 正常排便 次数:一般每日一次 个别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 性状:成形、黄色、含水分50-80% 量: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腹泻概念 增加≥ 3次/日 稀薄(含水分 80%) 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 总量增加 200克/日 分类 病因: 病程: 性状: 发病机制: 病因 急性腹泻 (<4周) 急性肠道疾病 急性中毒 传染病 药物性腹泻 其他 发生机制 分泌性腹泻 渗出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吸收不良性腹泻 动力性腹泻 1.分泌性腹泻 胃肠粘膜分泌过多(分泌 吸收) 细菌肠毒素 体液性促分泌物 VIP瘤 2.渗出性腹泻 肠粘膜炎症 侵袭性细菌(大肠杆菌) 腹泻特点 脓血便、恶臭 全身症状程度不一(肠受损程度) 3.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280-320mmol/L) 高渗性食物(糖类) 高渗性药物(MgSO4、甘露醇、乳果糖等) 吸收障碍(吸收分泌) 4.吸收不良性腹泻 肠粘膜的吸收面积减少: 吸收障碍引起: 吸收分泌 5.动力性腹泻 肠蠕动亢进 吸收不充分 临床表现 一般资料(发病年龄、性别、籍贯、职业) 起病与病程 排便情况与粪便性状 腹泻与腹痛关系 伴随症状 ①伴发热 ②伴明显消瘦或营养不良 ③伴关节肿痛 ④伴腹部包块 ⑤伴里急后重 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可带有粘液但无病理成分 甲亢 缺血性结肠炎 心悸 心悸 心悸是指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一、发病机制 病因临床表现 功能性心悸的表现 1。健康能在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 2。大量饮酒、咖啡后、浓茶 3。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咖啡因等 病理性心悸的表现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心病,心肌病等。 2.其它:高热、甲亢、贫血等。 二.心律失常 是指任何原因所致心率与节律的改变均可引起心悸 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 心动过缓:第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博动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心律不齐,房颤。 三.心脏神经官能症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B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所致,青年女性多发,除心悸外,尚有心前区不适,头痛、乏力、耳鸣、失眠等表现,心悸发作常于精神因素有关焦虑、情绪激动时易发,除此外心电图尚可有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T波低平或倒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